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街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街场(马来语:Sungai Besi)位于吉隆坡南部,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邻近旧古仔(Kuchai Lama)、沙叻秀(Salak South)及武吉加里尔(Bukit Jalil)。是吉隆坡南部一带最早发展的区域之一,早期的经济支柱以采锡为主,曾有有当时全世界的最大露天矿坑,目前当地的经济中心已转型为重工业为主,如炼铁、机械制造业等,但当地分布著为数不少的废矿湖,是早期采锡所遗留的遗迹。
Remove ads
历史
自19世纪末起,新街场是马来半岛重要的产锡重镇,由张郁才和陈振永所开设鸿发锡矿有限公司,更曾在新街场挖掘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露天矿坑,该矿坑长达1000公尺,宽400公尺,深103公尺,所挖掘的土方量总计达3,060万立方公尺。锡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催生了吉隆坡南部的多个锡矿聚落,包括沙登、蒲种等。[3][4]
1974年2月1日,新街场与甲洞(Kepong)、白沙罗(Damansara)、文良港(Setapak)、吉隆坡市区(KL Bandar)从雪兰莪分割出来一同组成联邦直辖区。[5]
-
1910年新街场开采锡矿之境况
-
当时经营锡矿开采的工人多为中国南下之华工
-
1910年新街场已出现大量炼锡工厂与聚落


新街场埠(Pekan Sungai Besi)是位于沙叻秀通往绿野仙踪主题乐园(The Mines)的一个小镇,与南湖镇(Bandar Tasik Selatan)为邻,是新街场一带最早开埠的地区之一。于1933年形成,在紧急状态期间,政府为了围剿马来亚共产党,曾经在此施行封城措施。这里许多建筑都是在二战前建立,极具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在50年代新村计画的推行下,许多原本居住在新街场外围的居民被迫搬迁至沙叻秀与沙登的新村内,加上人口持续地外移,使得这原始以华人的社区,随著其他民族居住而起了变化,目前新街场埠约90%的居民为马来人。因这里富含历史价值,吉隆坡市政府在推行“2020大吉隆坡计画”时,将此区列为遗产文化区,编列在遗产建筑城区第二组别,放眼将此区打造为可媲美吉隆坡市中心发展的边界枢纽。在2015年起,开始为新街场埠的主要道路进行美化及人行道拓宽工程及设立休憩区,2019年则在各巷子的建筑绘上壁画,寄望能打造成为旅游景点。原本新街场埠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这里的街道名还保留早期的特色且以英文命名,吉隆坡市政府也曾在2007至2008年间,以提升当地经济及街道的辨识度为由,将新街场埠部分富有殖民历史价值的七条道路之名称进行更改,包括邮政局路(Post Office Street)改为苏亚莎路(Jalan Suasa)、市场街(Market Street)改为苏亚莎4路(Jalan Suasa 4)等。[6][7]
新街场仙四师爷庙是新街场埠唯一的庙宇,根据庙宇正庭楹联上雕刻的文字显示,该庙宇建于1901年,该庙宇最初建于称为老街场的芎蕉园(今日绿野仙踪主题乐园)附近,在1934年随著居民搬迁至新街场埠,主要供奉的是仙师叶盛明利宫甲必丹及四师爷钟来公(钟四公),另外还有供奉观音及其他神明。在紧急状态颁布之前,因临近华人人口众多,香火鼎盛,自从华人被迫迁至邻近的华人新村后,新街场的华裔人口大大地减少,而直接影响该庙宇的香火。[8]
Remove ads

新街场皇家空军基地是新街场地区主要地标,并占用了新街场北部大部分的面积,位于新街场旧机场路,外围即为隆芙大道(KLS),其他地区南上进入吉隆坡市区前,必经先看见占地广阔的空军基地,而新街场一带的建筑也因其因素,有高度限制令,因此区内数十年来并未兴建高耸建筑。新街场皇家空军基地是英国空军在马来亚的第一座空军基地,自1941年6月1日开始使用,在1956年8月1日被升格为国际机场,马来西亚独立以后,在1960年10月25日,英国政府将这基地转交给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空军使用。许多空军部队曾经部署于此,包括第一空军师司令部、航空医学院、第10中队、第3分调遣队、电子作战支援中心、空军博物馆等。2010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计划关闭机场,并在此基地开发为大马城(Bandar Malaysia),作为“扩展吉隆坡市中心”之用,而皇家空军基地则搬迁至森美兰州。占地486英亩的大马城,此发展计划设有隆新高铁的吉隆坡终站,并通过衔接4 大城堡线、6 吉隆坡机场快线、7 吉隆坡机场支线及12 布城线 ,成为吉隆坡主要的公共运输枢纽,同时也将建立一个综合地下城。[9][10]
拉萨敏申组屋(Razak Mansion)位于新街场大道旁,是马来西亚独立后,第一个建造的组屋,共分为3期15栋建筑,每栋皆为4层楼高。每期建筑都有不同风格,第一期为一座座独立式组屋,第二期为四合院式的组屋,第三期则系设有中庭的组屋,后来也称为马来西亚新建组屋的模范。拉萨敏申组屋在2017年起,陆续被拆除,让路给新发展计画,并改建为3栋20层楼及13层楼,共658个单位的1拉萨敏申组屋(1Razak Mansion)。[11][12]
在1991年,马来西亚政府曾经针对因南越政权崩溃后,逃来马来西亚的越南难民,在新街场设置难民营,这些难民原本都被安置于登嘉楼外海的比农岛(Pulau Bidong),因受到当地渔民的抗议,在1991年11月30日,比东岛难民收容所关闭,还留在岛上的1.2万名难民,则被移至新街场难民营,继续等待第三国家收容。因有部分的难民被认定为“经济难民”,不符合送往第三国条件。[13][14]
在1993年4月7日,难民营爆发了一起绝食及示威活动。这场逾两周的活动,在马来西亚国家安全理事会及联合国难民署代表调解后,平息了这场风波。此后,马来西亚政府在1994年10月24日宣布会于1995年8月31日关闭新街场难民营,营内所有的难民都必须离开马来西亚。这些难民于1995年6月5日,第二度爆发示威,大批难民冲上吉隆坡街头。经过5天,在马来西亚警方、联合国难民署、美国大使馆与难民代表谈判后,难民态度放软,愿意被迁移至彭亨州,与此同时,此前曾于警方对峙的20名男女则被警方提控上庭,但他们最终获判无罪释放。[13][14]
距离新街场难民营关闭的日子不远之际,难民营再次发生骚乱。难民随后还引火焚烧难民营,多名难民及警方在这起暴乱中受伤。联合国难民署于1996年3月宣布,从该年6月30日开始,不再支援及管理东南亚的难民营。同年4月开始,这些难民陆续返回越南,至于那些非自愿回国的难民,则遭马来西亚政府强制性遣返越南。1996年6月25日,越南难民被遣送回国后,新街场难民营被改建成“马来西亚工业园”。[13][14]
Remove ads
教育
新街场地区设有两所华小,分别为尊孔华小及三育华小,马来西亚国防大学(UPNM)的总校区亦设置于此。
交通

新街场是吉隆坡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新街场机场更是吉隆坡第一个商用机场,直到1965年梳邦机场启用后,被马来西亚空军接收,改为新街场皇家空军基地,直到2011年机场停运,清空后土地将用作“扩展吉隆坡”之用,并将会打造成大马城(Bandar Malaysia),计画中的隆新高铁吉隆坡站,将会设置于此。[15]
4 大城堡线的新街场站是新街场地区的主要车站并可换乘至2023年启用的12 布城线,使该站成为吉隆坡南部主要的换乘站,私人公司也计画配合新发展项目而在1 芙蓉线新设站,名为吉隆坡马驹城站(Maju KL)。[16]
新机场一带有许多高速公路行经,包括新街场大道(BESRAYA)、
隆芙大道(KLS)与
莎亚南大道(KESAS),可通往巴生、布城、八打灵再也等地。新街场交流道也是
南北大道南段的起点,连结马来半岛中、南部的四个州: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以及新加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