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方济各会

修道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济各会
Remove ads

方济各会拉丁语Ordines Franciscani),又称方济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这些修会由亚西西的方济各于1209年创立,分为三大组:

事实速览 原称, 简称 ...
Thumb
香港马鞍山圣方济堂内的方济铜像
Remove ads

始创人

创始人为亚西西的方济各,原名乔瓦尼·贝纳多内(Giovanni Benadone),他年轻时常饮酒作乐,父亲甚为担忧,方济曾在反对王公贵族战役中被掳达一年之久,之后又染重病,一步一步地让他悔改归正,于1208年之后开始在亚西西周围游行,帮助困苦无依之人并重修教堂。过著模仿基督耶稣、极度贫穷的生活,他相信以此种方式才能脱离世俗、不受影响、专心跟从基督。[2]此派修道士的特点是:将所有财物都捐给穷人、靠布施行乞过生活、直属罗马教宗的管辖、潜心研究学问、四处讲道,甚至最后成为教宗用来压制异端的工具,这些行乞修会成员对当时西欧的生活产生非常惊人的影响[3]

Thumb
第七任总会长圣文德总主教

历史

方济会效忠罗马教廷,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反对异端,为传扬福音而到处游方。于1209年由意大利亚西西的圣方济得教宗依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1223年教宗何诺三世批准其重新撰写第二会规。

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双手工作为生,有需要时则行乞,故为托钵派。及后,方济会日益兴旺,获准拥有产业,难再过贫苦生活,内部因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和嘉布遣派三支派。其中,守规派改革当时日趋安逸的修会,主张坚守方济最初创会的教导过贫穷生活、他们因拒绝接受教宗要他们改变规例而遭到迫害,并在16世纪时通过传教向外发展;接受改变规例的方济会士称之为住院派。[4]方济的同乡佳兰(加辣,嘉勒)在方济创建的女修会担任第一任会长,倡导隐修,称方济第二会(又称佳兰会)。方济亦为在俗人士设立了第三会,入会者不必出家,只须在修会指导下过福音生活。

中国

1289年,方济会会士孟高维诺总主教,受罗马教廷派遣前往时值元朝统治的中国。经海路,1291年抵达泉州,1294年抵达大都(今北京),是为最早期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当时尚未有基督新教)。

天主教在元末中国中断之后,于明末再度进入中国。方济会再次进入中国是从1633年抵达福建福安的利安当(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OFM,1602-1669)神父开始。

现时运作

全球小兄弟会的总中心设于罗马,由以总会长为首的服务团队(参议员)作中央协调。一万五千多名的小兄弟分布于113个国家,隶属于不同会省。台湾及香港小兄弟合为中华之后会省;香港兄弟属于孟高维诺会区,属于中华之后会省[5]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