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施惠国
虛構的反烏托邦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施惠国,也译为帕纳姆(英语:Panem),是苏珊·柯林斯系列小说《饥饿游戏三部曲》中虚构的反乌托邦式国家,位于北美洲[1]。施惠国的政权在北美洲发生了一系列灾难后被建立起来。该国以都城为中心,共分为十二个行政区(曾是十三个),每个行政区都有各自负责的产业[2]。在小说中施惠国的领导人是史诺总统。
都城
都城(The Capitol)是施惠国政府所在地。十二个行政区源源不绝地向都城供应各种物资,因此都城远比十二个行政区更加富裕。那里的居民生活糜烂奢华,疯狂追求时尚,不少居民都经过整容,并穿著鲜艳的服装。
行政区
- 第一区:专事生产奢侈品。在那里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为参与饥饿游戏接受训练,他们为成为贡品感到自豪。来自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的贡品通常被称为“专业贡品”。
- 第二区:专门负责采石,面积非常大,由许多小村落组成。居民的生活条件比其他行政区都好,大多数的维安人员也来自该区。
- 第三区:专事生产电子产品与军火,如电视、汽车和炸药。
- 第四区:是一个专门从事渔业的沿海行政区,负责向都城供应海鲜。
- 第五区:专门从事电力。
- 第六区:专门从事交通运输业[3]。
- 第七区:专门负责伐木与造纸。
- 第八区:专门生产纺织品。
- 第九区:专门生产粮食。
- 第十区:专门从事畜牧业。
- 第十一区:专门从事农业。
- 第十二区:负责供应煤矿[4],是距离都城最远的行政区,也是十二个行政区中最贫困的。小说中不少主要角色如凯妮丝、比德、盖尔和黑密契都来自于第十二区。
- 第十三区:负责生产核武器。在所谓“黑暗的日子”的期间,第十三区居民发起叛乱对抗都城,终被镇压,政府军摧毁了第十三区所有的地表设施,其他行政区的居民皆误以为第十三区已被彻底毁灭。但实际上第十三区叛军控制了核武器,迫使政府不得不与之签订停战协议,让第十三区居民居住在地下,多年来第十三区一直在秘密运作著,在小说中第十三区的总统是奥玛·柯茵。
Remove ads
创作
小说作者苏珊·柯林斯表示:施惠国(尤其是都城)是以历史上的古罗马作为参照[5],“施惠国”(Panem)一词是来自于拉丁语短语“面包和马戏”(Panem et circenses)[6][7]。柯林斯还说她开始创作小说时就已构想施惠国有十三个行政区,这也是暗喻历史上大英帝国在北美洲建立的十三殖民地[8]。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导演法兰西斯·罗伦斯在受访时说电影中的施惠国更多是代表北美洲[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