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无恒变形虫
變形蟲的一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无恒变形虫(学名:Polychaos dubium),又称无恒多卓变虫,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变形虫,其基因组由多达6700亿碱基对组成,是已知生物中基因组最庞大者[3],惟此测量结果目前有所争议。
Remove ads
分类
无恒变形虫最早于1916年由美国生物学家阿萨·阿图·沙弗描述发表,当时被归入变形虫属中,名为Amoeba dubia[2],1926年沙弗认为本种与该属其他物种有所差异,而将其同属的囊多卓变虫[注 1]一起归入新属多卓变虫属(Polychaos),并以本种为该属的模式种[1]。
特征
无恒变形虫细胞质中的结晶呈双锥体状或平盘状,不具有胞内体,内质与外质均为澄清[4],细胞核为椭球状。通常具有多个伪足(polypodal),平均为12个[5],不过快速移动时可能只剩下一个[6]。
无恒变形虫具有已知生物中最庞大的基因组,共有多达6700亿碱基对(670 Gbp)[7][8],人类基因组大小的200倍。与衣笠草(1490亿对基因组)与石花肺鱼(1490亿对基因组)同为基因组大小最大的生物。不过有学者指出无恒变形虫基因组大小为1960年代以生化技术测定,并非以现代分子技术测得,可能受细胞质中的其他DNA影响,故应谨慎判读[8]。变形虫属的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基因组大小过去即被认为有多达3000亿碱基对,但以分子技术测定后发现仅有约400亿碱基对[9]。
Remove ads
生态
注脚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