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政党

维基媒体消歧义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政党介绍了日本政党及其背景,这包括政党制度、相关法律和历史等。

法律要求

根据日本现行的《政治资金规正法日语政治資金規正法》,所有政治团体都必须进行申报登记。该法第8条规定,政治团体在登记前不得接受捐款或进行支出。因此,秘密结社本身并不违法,但若其以秘密团体的形式进行募捐或支出活动,则构成违法。

满足特定条件的已登记政治团体被称为政党并可获得各种法律保护,日本的《公职选举法日语公職選挙法》、《政治资金规正法》、《政党助成法日语政党助成法》和《政党法人格授予法日语政党交付金の交付を受ける政党等に対する法人格の付与に関する法律》分别对政党的界定提出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要求。通常而言,政党被定义为“拥有5名以上国会议员(众议员或参议员),或者在最近一次全国性国政选举[a][1]中(无论单一选区制比例代表制选区)获得全国总票数2%以上”[b][c]的政治团体。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不符合上述法律定义的微型政党或地区政党,它们在广义上依然属于政党的范畴,也不会在政党分析或政党体系分析中被排除在外。

Remove ads

合宪性

事实速览 最高裁判所判例, 案件名 ...

在日本,法律承认的政党与其他政治团体、无党籍候选人的待遇差异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宣传品数量:法定允许的竞选海报日语選挙ポスター、传单数量以及选举宣传车的数量存在差异。
  • 政见广播:政党候选人可在众议院议员总选举和众议院议员补缺选举中,在选区进行政见广播
  • 参议院选举:在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的政见广播中,政党所属候选人及政党推荐的候选人可以使用自带录像的方式(其他候选人仅限于在演播室录制)。
  • 重复参选:政党候选人被允许在众议院总选举中同时作为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区候选人(双重提名)。
  • 比例代表候选人:政党在比例代表区可以只推举一名候选人。[d]
  • 政治献金:政党可以接受企业法人)的政治献金[e]
  • 税收优惠:向政党及其资金管理团体日语資金管理団体捐款可以享受“政党等捐款特别扣除”的税收优惠。
  • 简称使用:在比例代表选举中,政党可以使用与现有政党相同或类似的简称。

2005年日本第44届众议院总选举后,有人提起了选举无效的诉讼。原告在诉讼中主张,除了“一票的价值不平等”之外,公职选举法中对政党候选人与非政党候选人的差别待遇违反了《宪法第14条英语日本国憲法第14条第1款所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因此是违宪的。然而,东京高等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求。

2007年6月13日,日本最高裁判所大法庭日语大法廷(时任审判长为岛田仁郎日语島田仁郎郎)以12票对3票的结果驳回了原告的上告,维持了东京高等法院的原判。该判决(即2005年众议院选举合宪判决日语2005年衆院選合憲判決)指出,“政党是支撑议会民主主义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形成国民政治意愿最有力的媒介”,因此,与非政党候选人之间的待遇差异属于“基于合理理由而被认可的差异”的范畴。[2]此外判决还认定,众议院小选举区政见广播将非政党候选人排除在外是基于“将选举制度导向以政策和政党为本位的合理立法目的”。

此外,根据《政党助成法日语政党助成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个团体被认定为政党便可以接受团体献金。若该团体进一步满足《政党助成法》规定的条件,还可以根据《政党助成法日语政党助成法》和《政党法人格授予法日语政党交付金の交付を受ける政党等に対する法人格の付与に関する法律》获得法人资格并从国家获得政党交付金等,享受区别于其他政治团体的特殊待遇。[f]

Remove ads

相关限制

同一政党名额限制

在日本,部分需要经由国会同意或内阁指定的政府相关职务,都设有“同一政党所属者不得超过规定人数”的限制。其目的在于确保这些职位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党务人员任职限制

部分公职人员被规定不得兼任政党职务。具体规定如下:

  • 禁止兼任“政党干部、政治顾问,或拥有类似政治影响力的政党成员(包括任命前5年内曾担任过者)”的职位:人事官日语人事官
  • 禁止兼任“曾是政党干部者(包括任命前1年内曾担任过者)”的职位:日本广播协会经营委员
  • 禁止兼任“政党或其他政治团体干部”的职位:国地方争端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更生保护审查会委员。
Remove ads

政党列表

全国政党及其合规现状

更多信息 政党名, 党魁姓名 ...
Remove ads

小型政党·泡沫政党

日本的选举中,将那些由于当选人数极少,特别是那些没有现任国会议员且未来也无望获得议席的政治团体,通常被统称为“泡沫政党”。

日本媒体在进行选举报道时,常常将不满足政党条件的政治团体简称标注为“诸派(諸派)”。[3][4]

网络政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发布政策主张并开展政治活动的政治团体、协会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部分媒体将这类团体视为年轻人参与政治的新途径。[5]在日本,天木直人中松义郎是主要的倡导者。

这类政治团体的显著特点是主要依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作为宣传媒介。早在过去,日本就曾有过多次尝试,例如“电脑突破党日语栗本慎一郎”以及由前驻黎巴嫩特命全权大使、外交评论家天木直人创立的“新党宪法9条”。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令和新选组NHK党参政党等团体借助网络平台成功获得了国会席位。同时,许多传统政党也开始将宣传重点转向互联网。

在海外,意大利的“五星运动”等网络政党甚至成功执政。不过,这类“迷你政党”在获得成功后又失去政党资格并解散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也有一些团体最终沦为“泡沫政党”,甚至有的连参选资格都被剥夺。[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