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语语法

日語文法簡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语具有规则黏着的主宾动(SOV)语序,既有生产性成分也有固定的成分。在语言类型学中,它具有许多与汉藏语言和大多数欧洲语言不同的特征。其词组均是中心语后置英语head-final的,而其复合句均为左分支英语branching (linguistics)结构的。[注1] 有许多主宾动语序,属于话题优先语言

特色

助词

日语的名词与印欧语系的名词不同,它们本身没有语尾变化来表示格位,以提示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相反,日语中担当这个功能的是助词,它们没有语尾变化并且不能独立存在。

助词可以担当英语介词的功能:

うみおよぐ。 (在海里游泳。)

也可以表达类似格位的功能:

类似属格つきみやこひとなり。竹取物语》(是月宫的人。)
类似主格みずつめたい。(水好冷。)

也可担当类似英语中连接词,甚至是传达说话者语气的功能:

けむとなら、ただりねかし枕草子》(如果想开门,就进去!)

但同一个助词的功能可以很多元,比如说:

あるおそい。(走路慢。)
ほんほしい。(我想要书。)

这里的助词“”是代替“こと”这种形式名词来被动词“ある”修饰,所以被称为じゅんたいじょ,意为它有具有准体言(定义见下面的品词)的功能,跟前面类似属格的功能是不同的;类似的,第二句的“”是提示形容词“しい”所描述的对象,并非同前面的例子一样是提示主语。总结来说,日语助词的使用方式是无法简单的与格位、介系词等等的印欧语言概念直接对应,它们反而是自成一系而成为日语的特色。

Remove ads

话题优先

”和“”是很常拿来表示主语的助词,但是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如以下的句子:[参1]

カラヤン16日、オーストリアザルッブルクこうがいたくきょした。卡拉扬16日,于奥地利萨尔兹堡郊外的自宅去世。)
カラヤン1908年、オーストリアザルッブルクなんとしてまれた。卡拉扬1908年,于奥地利萨尔兹堡,作为一位外科医生的次男而出生,。)

第一段句子单纯叙述卡拉扬去世的事实;但第二句是想针对卡拉扬进行说明。同样的差异可以在下面这段句子中体现出来:

なつながい、よるみじか (夏天日长夜短。)

”提示整句的主题是“”,但“”只是表达“”跟“”是形容词描述的对象。所以日语的确是一个话题优先语言,透过“”去提示说话的主题(源于助词“”于上古日语中强调与区别的本意)。所以下面这两段句子:

ほら、つきた。 (你看,月亮出来了。)
あっ、あめってきた! (啊!下雨了!。)

如果它们的“”被“”取代的话,整段句子会变得不太自然。

省略主语

日语就像中文,可以视情境和上下文省略主语,如下面的对话:

A: はっぽうじんいんおうほうじゃない?あっ、これオフだからね。 (这不就是八面玲珑伪善女的因果报应吗?阿,这些话是NG的所以喔...)
B: うん、かっているよ。(恩,知道了喔!)

情境上这两个人在背后谈论别人的是非。B向A传达“我知道啦!因为这些话不太好听所以不能传出去。”时,主语已经非常明显,并不需像英文"I know!"那样必须写出主词。

句子・词组・单字

文章文章bunshō句子bun构成,而句子又是词组文節bunsetsu构成的,词组是最小的连贯成分。像汉语和古典韩语一样,书面日语通常不会用空格来划分单词;其黏着性进一步使单词的概念与英语中的词不同。听者通过语义提示和词组结构方面知识来将词与词分开。词组有一个含义词,后面跟着一串后缀助动词助词以修饰其含义并指定其语法作用。在以下示例中,词组由竖线分开:

太陽が|東の|空に|昇る。 taiyō ga | higashi no | sora ni | noboru
sun SUBJECT | east POSSESSIVE | sky LOCATIVE | rise
太阳在东面的天空中升起来。

一些学者通过在词组边界中插入空格来对日语句子进行罗马化(即“taiyō-ga higashi-no sora-ni noboru”),将整个词组视为一个单词。这代表了一个单词结束和下一个单词开始的几乎纯粹的语音学概念。采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在音位学中,后置助词与它们之前的结构词汇合并,在音位词组中,音调可以有至多一次下降。然而通常语法学家还是采用更传统的单词単語tango的概念,认为单词产生意义和句子结构。

Remove ads

词类

在语言学中,一般来说,词和词缀通常分为两个主要词类:实词,用于谈语篇以外的世界的词,和虚词——用于根据语法规则造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还包括前置介词和后置介词,而虚词就是指其他所有的词。日本国内对日语语法的学术研究似乎也支持这种分类观点。在日语中使用「自立語」 jiritsugo表示实词,使用「付属語」 fuzokugo表示虚词。

古典日语中有一些助动词(補助動詞,为自立语),在现代日语中语法化为词尾变化,例如过去时态后缀〜た(有可能变为〜てあり)。

桥本进吉提出了一种与上述不同的词语类别系统。 自立语有以下类别。

用言(活用語),有活用的词类
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
体言(非活用語),没有活用的词类[来源请求]
名詞、代名詞、副詞、接続詞、感動詞、連体詞

附属语也可以分为无活用的一类,包括助詞助数詞(量词),和有活用的一类,包括助動詞。语言学家对上述术语的英语翻译没有广泛的一致意见。

Remove ads

对形容动词的界定方法的争议

上原 (1998)[参2]观察到日本语法学家对某些词语“活用”的标准看法不一,特别是形容动词(な形容词)。(像“书”和“山”这样的名词没有活用,い形容词有活用都是毫无争议的。)说な形容词有活用的依据是音节だ(通常认为是“连系动词”)确实是一个后缀(活用)。因而「本」 hon(书)产生了单个词构成的句子,「本だ」 honda(it is a book)不是两个词hon da构成的句子。但是,许多结构似乎与后缀系词的主张不符。

(1) 重复强调
ほら!本、本! 'See, it is a book!'
ほら!きれい、きれい! 'See, it is pretty!'
ほら!古い、古い! 'See, it is old!' (the adjectival inflection -i cannot be left off)
ほら!行く、行く! 'See, it does go!' (the verbal inflection -u cannot be left off)
(2) 提问。在日语中通过附加助词か来构成疑问句(或者在口语中,可以仅通过改变语调来构成疑问)。
本/きれいか? 'Is it a book? ; Is it pretty?'
古い/行くか? 'Is it old? ; Does it go?' (the inflections cannot be left off)
(3) 一些助动词,如みたい,'looks like it's'
本みたいだ;綺麗みたいだ 'It seems to be a book; It seems to be pretty'
古いみたいだ;行くみたいだ 'It seems to be old; It seems to go'

经过以上造句,上原 (1998)考虑到い形容词与动词的句法模式相同,而形容动词与纯名词的模式相同,发现系词确实是独立的单词。

同样,Eleanor Jorden也认为,这类词的一种名词,不是形容词,在她编的教材《Japanese: The Spoken Language》中称为na-nominal。

少数情况下新动词是通过在名词后附加「〜る」 -ru或把一个词的词尾用其替换创造的。这种方法最常用于借用词,会得到一个混合片假名(词干)和平假名(词形变化的词尾),这种词其他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参3] 通常出现在口语中,最常见的例子是サボる sabo-ru(跷课)(约1920年),来自「サボタージュ」 sabotāju(sabotage),其他常见例子有「メモる」 memo-ru(写memo),来自「メモ」 memo(memo),还有「ミスる」 misu-ru(犯错误)来自「ミス」 misu(mistake)。对于已经以「ル」 ru结尾的借用词,结尾的「る」 ru就会构成双关语,如「ググる」 gugu-ru(to google),来自Googleグーグル,以及「ダブる」 dabu-ru(to double),来自「ダブル」 daburu(double)。[参4]

新形容词非常罕见;例如「黄色い」 kiiro-i(黄色的),来自形容动词「黄色」 kiiro,较新的口语有「キモい」 kimo-i(真恶心), 是「気持ち悪い」 kimochi waru-i(心情不好)的简略说法。[参5] 相比之下,上古日语中的「〜しき」 -shiki形容词(现在以「〜しい」 -shi-i结尾的い形容词的前身,以前属于另一个词类)是开放词类,反映在诸如「痛々しい」 ita-ita-shi-i(非常可怜),来自形容词「痛い」 ita-i(痛),而「神々しい」 kō-gō-shi-i(神圣的),来自名词「神」 kami(神)(发音有变化)。日语形容词因其为封闭词类却数量众多(约700个形容词)而与众不同,大多数形容词是封闭词类的语言的形容词数量都很少。[参6][参7] 一些人认为这来自于从语境系统到时态系统的语法变化,而形容词的产生在该变化之前。

い形容词的活用与动词的活用相似,这一点与存在形容词变形的西方语言中的形容词不同,那些语言中的形容词的变化与名词的变格更可能有相似之处。从英语的角度来看动词和形容词关系紧密是很罕见的,但在其他语言中一般很常见,而且日语形容词可以看作一种静态动词

日语词汇有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词几乎都经历了上千年,但几乎没有动词和い形容词是汉语借词——借来的词都是名词,有些是动词性名词(する)还有些是形容动词(な)。除了基本的 动词性名词 + する 形式,词根是单个字的动词性名词常常会有音变,如「禁じる」 kin-jiru(禁止)中的「〜する」 -suru「〜ずる」 -zuru「〜じる」 -jiru,有时词干也会发生音变,如「達する」 tassuru(达到),来自「達」 tatsu

Remove ads

名词

日语语法没有冠词的变换。(虽然指示代词「その」 sono(那个、那些)常译为"the"),没有像日语动词那样的活用:例如,「猫」 neko据语境可译成"cats"、"a cat"、"the cat"、"some cats"等。

但为表礼貌或是让话听起来比较漂亮,大部分本土名词可加上 o-,而源于汉语的词加 go-(如下表)来构成「美化語」 bi-ka-go(分类上为「丁寧語」 tei-nei-go 的一种),如下表所示:

更多信息 一般称呼, 美化语 ...

注意这两个不同的美化语前缀于正式情况都书写为汉字「御」。但上表的规则存在一些例外,如:

  • 「お返事」 o-hen-ji「ご返事」 go-hen-ji 都可以表示“回复”。 (事实上「返事」 hen-ji 这个现代词是古典日语复合名词 「返りごと」 kaheri-goto 转写成汉字后的再音读
  • 「電話」 den-wa 本身是和制汉语 ,所以美化语是「お電話」 o-den-wa

同时也有许多名词本身就是尊敬语,如

  • 「御身」 ommi ,“您的身体”,来自于古典日语「大御」 oho-n + 「身」 mi 的音便。
  • 「詔・勅」 mi-koto-nori,“天皇的敕令、诏书”,来自于古典日语,由古典表尊敬的接头辞「み」 mi +「言」 koto + 名词化的动词连用形「宣り」 no-ri 组合而成的。

日语名词也不分可不可数,但有些名词可以通过重叠(有时会连浊)来构成集合名词,例如「人々」ひとびと hitobito 意为“人们”,而不能指“两个人”;「江戸の人々」意为“江户的人们”;「山々」指“群山”;「我々」指“我们一行人”。

「達」 -tachi「等」 -ra 也是常见的集合名词后缀,如:

  • 「私たち」(我们一行人)
  • 「あなたたち」(你们一行人)
  • 「僕ら」(比较不正式的称呼我们一行人)

但它们也不是复数后缀,比如说「太郎たち」的意思不是“一些叫太郎的人”而是“包括太郎在内的一群人”;根据上下文,「太郎たち」可翻译成“太郎和他的朋友”、“太郎和他的兄弟”、“太郎和他的家人”或其他以太郎为代表的合理的群体。

有些集合名词已转变成惯用语,且(通常)指一个人;具体来说,「子ども」(孩子)「友達」(朋友)可以指单个人,虽然-[t]omo-[t]achi原本是使这些词集合化的;要想明确地说这些词的集合名词,要额外附加集合化后缀:「子供たち」(孩子们)「友達たち」(朋友们),但「友達たち」不常用。「たち」有时候用于静态物体,如「車」「車たち」,但这种用法是比较口语化,表明很大程度的拟人化和儿童化,也不是普遍接受的标准用法。

Remove ads

代名词

日语的「代名詞」 dai-mei-shi「体言」 tai-gen 的一部分,可以被修饰。但语言学上的代词不能被修饰,如

「背の高い彼」 se no takai kare(高的他)

代名詞”通常可以依照人称的分别而翻译为普通的代词,如下表所示[参8]

更多信息 对应人称, 非敬语 ...

但许多“代名詞”不限于一种人称,如「己」 onore通常是非常谦虚的自称,但也可做为十分粗鲁的对称;「僕」 boku通常是年轻男性的自称,但也可作为对亲密男性的爱称。

「彼」「彼女」还分别有“男朋友”和“女朋友”的意思,而且这种用法可能比做为他称来的更为常见。

但日语很少会用到人称代名詞,一部分原因是日语不总是需要明确的主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翻译中会出现代词的地方常常会有名字或头衔:

「専務、明日福岡市西区の山本商事の社長に会っ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Semmu, asu Fukuoka-shi nishi-ku no Yamamoto-shōji no shachō ni atte itadakemasu ka?
专务董事,(你)明天可以在福冈市西区跟山本商事的社长见面吗?

「体言」比较起来,“代名詞”指代的事物可能会因语序不同而有限制。如[参9]

本田君に会って、彼の本を返した。 Honda-kun ni atte, kare no hon o kaeshita
(我)遇到了本田,并归还了他的书。 (这里的“他”可以指本田。)
彼に会って、本田君の本を返した。 Kare ni atte, Honda-kun no hon o kaeshita
(我)遇到了他,并归还了本田的书。(这里的“他”不能指本田。)

反身代词

类似于汉语的“自己”,日文中只有一个主要反身代名詞——自分 jibun,也有“我”的意思;但每个英语人称代词都有反身代词(himselfherselfitselfthemselves等)。两种语言的反身代词非常不同,从下面的字面翻译中就可见一斑(*=不正确,??=有歧义):

更多信息 英语, 日语 ...

若单个句子有一个以上语法或语义上的主语,那么「自分」的对象就是主要最突出的动作的主体,例如:

誠は静子に自分の家で本を読ませた。 Makoto wa Shizuko ni jibun no uchi de hon o yomaseta.
诚让静子在她家读书。

后面句子中「自分」明确指向静子(虽然诚是主语),因为主要动作是静子读书。

实际上,主要动作并不总能看出,这时此类句子就会引起歧义。复杂句子中使用「自分」遵循的规则也比较复杂。

「自分」的同义词有「自ら」。英语中反身代词英语reflexive pronoun的其他用法由「ひとりでに」表达,意思是“自动地”。例如,

機械がひとりでに動き出した kikai ga hitorideni ugokidashita
“机器开始自行运转。”

动词的配价的改变不是通过使用反身代词完成的(这一点上日语与英语比较像,但不同于许多其他欧洲语言)。日语反而会使用单独的(通常是相关的)自动词他动词。没有任何生产性词法可从自动词派生出他动词或从他动词派生出自动词。

Remove ads

指示词

更多信息 类别, コ系 ...

指示词一般由「こそあど」系词组成。「こ」(近称)系列指的是比听者更接近于说话者的事物,「そ」(中称)系列指靠近听者的事物,而「あ」(远称)系列指远离说话者和听者的事物。用「ど」,指示词就会变成对应的疑问形式。指示词也可以用来指人,例如

「こちらは林さんです。」 Kochira wa Hayashi-san desu.
“这位是林先生。”

指示连体词在名词之前限定名词;于是「この本」 kono hon就是“这本书”,而「その本」 sono hon就是“那本书”。

当指示词用于指说话者和听者都看不到的事物,或(抽象)概念时,它们扮演相关但又不同的照应的角色。照应性远称用于说话者与听者都了解的信息。

A:先日、札幌に行って来ました。 Senjitsu, Sapporo ni itte kimashita.
A: 前些天,我去了札幌。
B:あそこ(*そこ)はいつ行ってもいい所ですね。 Asoko (*Soko) wa itsu itte mo ii tokoro desu ne.
B: 那里是个无论何时去都很好的地方吧。

「そこ」而非「あそこ」会暗示B不了解札幌,这与句子的含义不一致。照应性中称用于指说话者与听者都不了解某件事。

佐藤:田中という人が昨日死んだんだって。 Satō : Tanaka to iu hito ga kinō shinda n da tte...
佐藤:听说叫田中的人昨天死了。
森:えっ、本当? Mori: E', hontō?
森:啊,真的?
佐藤:だから、その(*あの)人、森さんの昔の隣人じゃなかったっけ? Satō : Dakara, sono (*ano) hito, Mori-san no mukashi no rinjin ja nakatta 'kke?
佐藤:所以说,那个人不是森先生以前的邻居吗?

同样,「あの」在这里是不合适的,因为佐藤不认识田中。近称指示词没有明确的照应用法。它们可以用在远称听起来太遥远的场合:

一体何ですか、これ(*あれ)は? Ittai nan desu ka, kore (*are) wa?
这到底是什么?
Remove ads

用言

词干形式

在讨论活用之前,先简要说明词干形式。活用语尾和助动词要附加到词干形式上。现代日语有以下六种词干形式。

注意五段动词活用以「〜あ、〜い、〜う、〜え、〜お」结尾,其中动词的终止形和连体形相同(因此只有5个表面结构),但与名词不同(特别是な形容词)。

未然形 「〜あ」(与「〜お」
用于构成(动词的)一般否定、使役和被动。此形式的最常见用途是接续助动词「〜ない」把动词变为否定形式。(参见下面动词一节。)「〜お」结尾的用作意向表达(有些语法书会将这种形式称为推量形),并且是由音便形成的。
连用形 「〜い」
起连接的作用。这是最具生产性的词干形式,可以后接各种结尾和助动词,甚至可以像「〜て」一样独立出现。此形式亦用于否定形容词。
终止形 「〜う」
谓语位置的子句末尾使用。这种形式也被称为基本形或辞书形——它是词典中列出的动词的形式。
连体形 「〜う」
用在名词前,定义或给名词分类,类似于英语中的关系子句。在现代日语中,除了动词通常不会因礼貌而变化之外,它几乎与终止形相同;在古代日语中这两种形式有所不同。此外,形容动词(な形容词)的终止形和连体形不一样;参见下面的形容词章节。
假定形 「〜え」
用于条件和假定形式,使用「〜ば」结尾。
命令形 「〜え」
用于将动词变为命令。形容词没有命令形词干形式。

词干形式的活用遵循某些音便,会在下文讨论。

其他自立语

附属语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