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早晚功课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早晚功课经,为道士每日早晚两次上殿念诵的经文宝诰,大约在明代中晚期成型,至明末清初,宫观道士才普遍以早晚功课作为一种修持形式[1]。明代正续《道藏》没有早晚功课经,清代全真道(一说天仙派)编纂的《道藏辑要》才收有《清微宏范道门功课》和《太上玄门功课经》[2][3]

由于道观所属宗派不同,加上所在地区的差别、时代的变迁,各地《功课经》所收的经文宝诰可能略有出入。

题解

功课,指考核外在的功德成果[4],凡诵经打坐皆为道士每日必行功课。《太上玄门功课经·序》:“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全真清规·指蒙规式》:“日至黄昏,烧香上灯,礼谢天地, 拜圣贤,侍奉师尊。诸事既了,收敛身心,端身静坐,无起妄想,竖起脊梁,右脚在下,抄手静默,心不外想,瞑目而坐,或一更二更,此为功课”。

内容

现代宫观道士早晚功课的程序大致相同,多是以〈开经偈〉或〈香赞〉开始,以〈十二愿〉和〈三皈依〉结束。

“早课”包含三个部份:一是〈八大神咒〉,如〈净心神咒〉、〈净身神咒〉等;二是〈诸品真经〉,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灵宝昇玄消灾护命妙经》等;三是〈诸真宝诰〉,如〈玉清宝诰〉、〈上清宝诰〉等。

“晚课”也包含三个部份:一是〈开经玄蕴咒〉;二是〈诸品仙经〉,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等;三是〈诸真宝诰〉,如〈斗姆宝诰〉、〈三官宝诰〉等。

因所属宗派不同、地域性差异,功课内容也略有变化,例如:全真道的早课中有颂赞本派祖师的〈北五祖诰〉、〈南五祖诰〉和〈七真诰〉,正一道的晚课中有颂赞本派祖师的〈祖天师宝诰〉和〈虚靖天师宝诰〉,茅山道院道士的晚课中则有〈三茅真君宝诰〉等等[1]龙虎山天师府于早课诵念诸经宝诰,晚课专诵道德经[5]崂山太清宫,每日早午晚三时,在主殿内分诵诸品妙经、圣诰、仙号、宝忏等,及三官经、北斗经、受生经、真武经、消灾经、禳灾经、救苦经、清静经、玉皇心印经、生天经、解冤经、拔罪经为功课[6]

Remove ads

诵经时间

道观举行早晚课的时间安排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全真道观,特别是山居道观和丛林道观,早课大多在晨曦微现,早饭以前。晚饭以后,日落之时举行晚课。正一派由于道士多不住庙,因此,在开山门之后开始早课,关山门以前举行晚课[2]

闵智亭《道教仪范》一书,道教有“戊忌”之说,每逢“六戊日”不诵经。所谓六戊,是指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等六天。对此,桑楚撰文指出,查考道教经籍,“戊禁”仅不得动土、不得斋醮、不得上章和不得烧香,并无不得诵经之规[7]

注解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闵智亭,2000,宗教文化出版社
  • 《太上玄门功课经译注》,陈柏勋,2016,新文丰出版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