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治七年讨蕃军本营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治七年讨蕃军本营地纪念碑,又称龟山安营纪念碑,是位于台湾屏东县车城乡,为纪念牡丹社事件中日本登陆射寮(现后湾村龟山沿岸)而设立的纪念碑,已于2010年4月28日登录屏东县历史建筑。
历史
1871年,因八瑶湾事件中,54名琉球人误闯排湾族领地,被当地部落视为入侵者而出草为由[1][2],在时任台湾蕃地事务都督西乡从道的领导下,于5月8日(一说10日)率领日军出兵于车城湾射寮登陆[3],在5月22日石门攻击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部落后,随后则就地于龟山(今海洋生物博物馆附近)平原区长期驻扎,分兵驻守于枫港(日本称风港营所)等地。清帝国对此随即提出抗议。最终日军因感染热病而死亡超过五百人,又耗费六百万圆以上的钜额军费,因此日本政府透过外交手段与清帝国和解,并在该年十一月撤兵,史称为“牡丹社事件”或“台湾出兵”。[4][5]其中日军在撤离前,曾在原本营之地立碑纪念,然而在清兵接收后,依照和约而将日军营舍及纪念碑立刻拆除。
台湾在1895年10月因《马关条约》割让予日本,1916年10月归因日军登陆射寮45周年纪念,在恒春支厅长盐尻弥太郎倡议下,于龟山山麓处重建该碑,并题为“明治七年讨蕃军本营地”十字,由大坪顶区长陈水成、射寮庄保正陈本及保甲民等人协力完成,1935年12月5日,台湾总督府将其以“明治七年龟山本营之址”的名义,公告为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史迹,并在1937年再度整修。[6][7]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退出台湾后,该纪念碑上有关日军的文字则遭到人为磨灭或削改,1996年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兴建工程时因曾稍破坏纪念碑外的围墙,但在垦丁国家公园的修复下则将本纪念碑和周围区域加以整理,当前并设置解说牌来解说此碑的落成与牡丹社事件的始末。[8]
形式设计
明治七年讨蕃军本营地纪念碑高107公分,宽80公分,整体结构是由砂岩所造,基座则以混凝土制成,并刻有“昭和十二年三月改修”及“恒春郡”等文字。当前碑身与碑座仍然保持原貌,然而正面“明治七年讨蕃军本营地”碑文因遭到破坏而难以辨识,碑石背面上亦有雕刻文字,其刻痕因经长年风化因素,部份文字刻痕难以辨认。[9]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