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叶逸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叶逸芳(1913年11月12日—2002年8月),原名叶信卿,曾用笔名叶恭[2]、易舫[2]、叶舫[3]、易方[3][1]、逸芳[2],生于宁波,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电影从业者,主要从事编剧、宣传工作,兼为电影歌曲作词,亦曾执导电影。1956年移居香港,继续从事电影编剧及宣传。次子叶荣祖亦是香港电影从业者,次媳蒋芸亦曾任电影编剧。
Remove ads
生平
据叶逸芳自述,他原名叶信卿,在1913年11月12日生于宁波[注 1];父亲早逝,五岁时与兄、姊、妹随母亲移居上海。[4]:201
他在学时期已热衷写作,1929年(16岁)起受聘于报刊参与编采工作,认识了一些电影界人士后,开始以笔名“叶逸芳”撰写影评。19岁被艺华影片公司的宣传部门罗致。[3]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艺华停业,叶逸芳离职,曾加入抗日部队的战地服务队,后获友人介绍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3][注 2]。1938年曾赴英属香港谋求发展,因病返回上海。同年艺华复业(上海孤岛时期),叶逸芳遂重投艺华[3][4]:202-203,成为宣传部门主管[5];1939年艺华的期刊《艺华画报》复刊,亦由他担任主编[6]。同时开始为艺华撰写剧本,编剧处女作是1940年上映的《刺秦王》[4]:203。日军全面占领上海后,艺华被合并到被日本人控制的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叶逸芳不欲为其工作,离开电影界,经营小买卖维生。[3]
抗日战争结束,叶逸芳在1940年代后期自组新时代影片公司、五华影片公司,制作电影,仍自任编剧[3]。1948年自资在上海大木桥兴建了一个片厂,除供自家影片拍摄之用,亦租予其他公司,如昆仑影业公司的《武训传》(1950年)、大光明影业公司的《和平鸽》(1951年)都曾在该片厂拍摄。[4]:206-207
除了编剧工作,他亦为电影歌曲作词,词作中以1948年上映的《六二六间谍网》插曲《假正经》流传最广[3],1940年《千里送京娘》的歌曲成为李丽华在歌唱事业上的成名作[7][4]:203。叶逸芳亦曾执导电影,导演处女作是1942年上映的《花月良宵》[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逸芳曾在1951年赴英属香港,南下电影人张善琨、周克劝他不要返回中国大陆,但他坚持返回。1952年在三反五反运动期间被定为资本家,遭到批斗,其员工归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叶逸芳遂申请离开中国大陆,至1956年获得批准,移居香港。[4]:208
据叶逸芳忆述,移居香港之初他曾以化名撰写三部电影剧本,两部由钟情主演、一部由丁莹主演,未透露具体名称[4]:208。1958年接受导演朱石麟之邀,加入左派(亲共)电影公司凤凰影业担任编剧;因感薪酬不足,又自行接触同在左派的旧识——长城电影制片的片厂主管沈天荫,获长城聘为宣传主任,同时也为长城撰写剧本,这时期的剧本多署名“易方”。叶逸芳称,对当时左派来说,他属于思想“落后”、“政治面貌不清”,不宜写时装片,所以这时期作品以古装片为主。[3][4]:208-209[注 3]
1967年转投属于右派(亲中华民国)的邵氏兄弟,担任编剧,直至1973年。期间其子叶荣祖亦开始在邵氏担任导演,父子曾以一编一导形式在《鬼谷神女》、《黑店》两片合作。[3][8][9][4]:212-213
Remove ads
家庭
叶逸芳有四子及一女,儿子分别取名为念祖、荣祖、敬祖、仰祖,名中的“祖”字为祖国之意;女儿名铭玉。长子至三子皆在日占时期出生,1956年叶逸芳移居香港时,仅其妻、幼子与女儿相随,长子至三子都留在上海读书。其中次子叶荣祖长大后亦进入香港电影圈,他约在1972年与来自台湾的女作家、电影编剧蒋芸结婚,1990年代离婚。1970年叶逸芳代表邵氏赴日本洽谈电影《独臂刀大战盲侠》相关事宜时,女儿叶铭玉正在当地留学,为父亲担任传译。2003年(叶逸芳逝世后翌年),叶荣祖死于急性肺炎。[4]:204, 208, 212[10]
电影作品
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的《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五:摩登色彩──迈进1960年代》一书,对叶逸芳作品有较完整的整理[2],下表按此作为主要主源,附以其他来源补充:
Remove ads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