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岛集团有限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星岛集团有限公司(英语:Sing Tao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233)是一间已结束的香港上市公司,曾拥有其前身星岛有限公司。自星岛有限公司于1951年成立,至1999年,公司一直由胡文虎家族直接或间接拥有,特别是胡文虎之女胡仙及孙儿胡督东。但财困的胡仙,于1999年将星岛集团出售予基金公司Lazard,2001年Lazard再出售星岛集团予何柱国旗下的泛华科技集团(现名星岛新闻集团)。
2002年星岛集团实物分派媒体业务予母公司,而母公司泛华,则出售只馀下房地产业务的星岛集团予私人公司铭源投资集团借壳上市,成为铭源医疗。
全盛时期,星岛集团不单拥有报章、印刷及房地产开发业务,还拥有星岛保健中心(现柏立医学化验所[2])、星岛全音[3](后改名银星唱片[4])、星岛旅游、新科制药[5]、星岛彩色冲印中心、星岛体育会等等,但均已出售或结业。
Remove ads
历史
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英语:Sing Tao Newspapers Limited),初名星系报业(香港)有限公司(英语:Sin Poh Amalgamated (H.K.) Limited),创立于1951年,是星岛日报社(创立于1938年)、星岛晚报社的母公司。及后,由胡文虎儿子胡好协助创立,由胡好儿子胡督东继承的《英文虎报》亦被并入星岛报业有限公司旗下。胡督东则与姑妈胡仙一同为星岛报业股东、董事之一[6]。而胡文虎家族的其馀成员,亦拥有星岛报业有限公司少部份股权,例如在1960年代担任星岛董事的胡一虎(胡仙之同父异母弟弟)[7]。
星岛报业曾于1972年上市,但于1985年被胡仙控制的澳洲上市公司Cereus Australia私有化,变相将集团转移至澳洲上市。私有化的代价是现金11.5港元加1股星岛子公司Cinclus的股份[8]。及后,后者成为另一间上市公司怡胜太平洋,由澳洲财团Ariadne Australia控股。而Cereus Australia主要由胡仙及胡督东拥有。
上市与私有化的插曲是胡仙曾于1960年代与胡文虎家族其馀成员(包括胡文虎之弟胡文豹的子女)发生争产,争夺香港虎豹别墅及香港虎标永安堂的业权,以及虎标永安堂产品在香港的产权,而在由家族成员控股,在新加坡注册的虎豹兄弟私人有限公司,则于1969年分拆部份业务上市,成为虎豹企业,惜于1971年被收购, 新加坡的胡文虎家族分支,从此失去大部份祖业。在1985年的星岛报业私有化之中,胡文虎家族成员比其他公众股东每股少4港元现金[8],但同时,胡文虎家族成员同意以每股2.06元出售Cinclus予澳洲财团借壳上市[8],变相胡文虎家族再次分家。
在第一次上市的时期,星岛报业开始多元化发展,例如投得一块位于荔枝角道的地皮自设印刷厂、货仓,并计划将其馀楼层出租[6],其后更设立唱片公司星岛全音、冲印照片公司“星岛彩色冲印中心”[9]等等。
1985年,已私有化的星岛报业有限公司,与香港上市公司怡胜太平洋合组财团,投得当年的“广东道地王”[10],并于一年后转手[11],现址被新买家发展为力宝太阳广场,新太阳广场及朗廷酒店。1986年3月(早于联交所于同年4月2日开业),经过短暂私有化,星岛报业有限公司改名星岛有限公司(英语:Sing Tao Limited)[4]重新上市[12],编号233。上市集资所得,据称用作广东道地王的建筑费,但上市不足一年,该地盘已被出售。 星岛集团及后再组上市公司基立实业集团投资房地产。1987年,星岛又出售北角新闻大厦套现[13][14]。
董建华(1980年代)、董建成(1990年代)[15][16]曾长期担任星岛集团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胡家、董家的交情,日后在胡仙案之中被受质疑[17]。
集团于1989年使用Sing Tao Holdings Limited(译名星岛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名称于百慕大注册新控股公司,并代替星岛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但星岛有限公司作为子公司存续至今[4](根据2019年数据,仍为星岛新闻集团子公司)。
1989年6月,胡仙又通过Kargat Pty Limited(一间澳洲私人proprietary company)私有化星岛集团的母公司:澳洲上市的Cereus Australia[18]。截至1998年[update],胡仙透过相信在百慕大注册的Asco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19]、个人持股、与邓立人共同设立信托基金等等,拥有50.25%星岛集团股权[15]。
1990年代,星岛集团曾购入上市公司玉郎集团(后改名文化传信)的控股权,间接控制另一份报章《天天日报》。1990年代,星岛集团更进军加拿大房地产,一度拥有一半Colony Hotel权益(现为Chestnut Residence,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宿舍)及卑诗省楼盘Rosario Gardens、Evergreen Gardens等[20]。根据李少南的《香港传媒新世纪》,引用《当代》杂志,1989年星岛集团在房地产占总投资21%、印刷占11%、报章只占50%;而报章只占利润7.7%;而玉郎集团则亏蚀[21]。对比之下,在1997至98年财政年度,房地产开发占集团收入7.76%、印刷业务占29.42%、报章主业只占62.37%[15]。
但星岛集团的扩张亦同时引发集团债台高筑,并于1991年5月实施资产重组,引用冯邦彦的《香港企业并购经典》所述:“分拆星岛集团与胡仙共同持有的投资”[22]。
Remove ads
1998年,星岛集团卷入胡仙案,引用《香港特别行政区1998至99年度大事纪要》所述:“1998年3月17日,廉政公署检控两名在职高级行政人员和一名已离任的高级行政人员,指控他们夸大《英文虎报》和《星期日英文虎报》的发行量,串谋诈骗广告客户”[23]。
1998年11月,星岛集团出售文化传信控股权(3.5亿股或32%股本)予金网集团[24](英语:ViaGold group[24];或称金网资本;英语:ViaGold Capital),馀下约1.2亿股亦列作可供出售资产[24]。
1998-99年,胡仙被受财困,据称债主包括何英杰等,1999年,胡仙将星岛集团出售予基金公司Lazard Asia(经子公司Astral Light Investments),但由何英杰的孙儿何柱国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名誉主席[25][26][16];董事会主席则为张定远[27]。
2001年1月Lazard再出售星岛集团控股权(占51.36%股本)予何柱国旗下的上市公司泛华科技集团(简称:泛华集团;现名星岛新闻集团;港交所:1105),作价3.56亿港元,或每股1.65港元,并触发交易所全面收购条款,向公众股东以相同价钱提出收购[27][28]。完成交易后董事会主席改由何柱国担任[26][16]。虽然及后泛华集团为了维持公众持股量的上市规定,向公众重新放售股票[29],但泛华集团仍控股星岛集团高达74.5%权益。
但在翌年(2002年),星岛集团却被支解,先是出售部分印刷业务南华印刷(1988) 、洛文财经印刷,卓越印刷及Valiant Packaging予CVC Capital Partners及花旗集团联手的财团套现,作价3.98亿港元(经调整),比账面值约有溢价1.55亿港元[30][31][32],再于8月实物分派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Sing Tao Media Holdings(译名:星岛媒体)的股份为特别息,每股星岛集团的股东分派1股星岛媒体[33],予母公司泛华科技集团及公众股东。同时,泛华集团亦向公众股东提出收购星岛媒体的股份,以1.75股泛华集团新股换取1股星岛媒体[33][34],变相股换股全面收购星岛集团主要业务。星岛媒体拥有报章、杂志出版的资产,及Colony Hotel的权益等。
星岛集团馀下部份则变成壳股,于2002年8月出售予他人借壳上市,作价每股约0.524港元[35]。据公司估计,馀下业务的资产净值为1.05亿港元,不足分派星岛媒体之前的15%(使用2001年12月31日数据)[33]。亦换转说,泛华科技集团以星岛集团每股1.65港元与0.524港元的差价,便拥有了星岛集团的主要业务星岛媒体。
在被支解前夕,星岛集团于2002年首季收购了两份香港杂志《Teens》及《东Touch》[36]:15,专注传媒业务。后者原由竞争对手东方报业集团创立[37]。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