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暗恋桃花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暗恋桃花源》是表演工作坊的舞台剧,由赖声川编导。1986年于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首演,1991年、1999年、2006年、2016年以及2022年共五度重新推出舞台,1992年曾改编为电影。
![]() |
全剧共分十四幕,由〈暗恋〉与〈桃花源〉两个悲喜剧于舞台碰撞、并置,而形成新的戏剧张力。
2006年,表演工作坊与明华园戏剧团合作,桃花源部分改由歌仔戏演出;该年,赖声川并编导中国大陆版本,并由中国大陆演员担纲,于北京、上海演出。2007年,表演工作坊更与香港话剧团合作,推出三地联演版和香港版。2007年,被田本相誉为与老舍《茶馆》、曹禺《雷雨》并列百年华文戏剧经典作品。[1] 2015年在美国奥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Orgon Shakespeare Festival),由美国演员用英文演出80场,成为第一部打进美国主流剧场的华人作品。2016年,“表演工作坊”推出《暗恋桃花源-三十周年纪念版》巡回全台海内外,再度掀起华人剧场的高峰。2018年受邀为澳亚艺术节(Oz Asia Festival)重点节目,成为首次在澳洲演出的台湾戏剧团队。[2]《暗恋桃花源》被纽约时报评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今日北京》称之为“为中文剧场创造新的文法”(12/1/2006)。澳洲《赤脚评论》说“这是世界上伟大的剧场作品”。[3]
Remove ads
编剧
表演工作坊摆脱一般导演、编剧、演员并列分工的形式,采取导演、演员集体即兴创作的编剧模式。暗恋桃花源一剧剧本原由赖声川与1986年参与首演的李立群、金士杰、顾宝明、刘静敏、金士会、管管、陈玉慧、游安顺等人共同创作。结合悲剧与喜剧产生“古今交错,又悲又喜”的戏剧效果。赖声川质疑传统所谓悲、喜剧分立的模式,认为悲、喜剧本是一体两面,互动而消长,因而编成这样的作品。两个剧团挤在一个舞台上演出的想法,则是由李国修在编排时提出。
暗恋桃花源一剧的发想来自南海剧场管理员的个人疏失,他把剧场时间表搞错,同时让两个剧团挤在一个舞台上彩排所引发的抢场地大战,成为赖声川创作该剧的灵感来源;本剧讲述两个毫不相干的剧团,阴错阳差同一天在舞台上排戏,一个演时装悲剧“暗恋”另一个演古装喜剧“桃花源”,双方人马在相互混乱中,完成了一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演出。
Remove ads
剧情大要
“暗恋”与“桃花源”两剧演出档期相邻,因为剧场管理人员的疏忽,使得两个剧团为抢排练场地,双方人马争执不休。两剧的导演、演员,在彼此的剧幕中穿梭干扰,仍无法解决场地撞期的问题。最后两个剧团妥协,舞台分半,各自排练。两剧演员却在台上,相互错接台词,两剧莫名连接,彼此干扰却又微妙共鸣。最后,“暗恋”一剧导演让出场地,由“桃花源”先行排完。这时剧场管理员突然现身,要关闭场地,经现场剧组人员陈情,管理员通融十分钟,“暗恋”一剧方才排演完成。
“暗恋”一剧,描述中国东北青年江滨柳与云南女子云之凡于上海相恋。抗战后,云之凡预备返回昆明过年,行前,两人相约于黄浦江外滩公园见面。经此一别,两人却因国共内战中断音讯,各自辗转逃至台湾,却阔别五十馀年,不曾相遇。江滨柳迈入垂暮之年,身患绝症,偶然得知云之凡早已来台的消息,决定登报寻人。等待期间,江滨柳向来台后结发的妻子交代身后之事,独自陷入旧日恋爱的纯净回忆中。数日之后,云之凡登门,却早已各自婚嫁,两人相对,不胜唏嘘。
“桃花源”一剧,叙述老陶、春花贫贱夫妻失和,春花与袁老板外遇。老陶失望之馀,决定离家捕鱼,以图出路,偶然误入桃花源中。竟遇一对白衣男女,与袁老板、春花全然相肖。老陶于桃花源中住下,却不住思念春花,决意返家偕其同来。返回武陵后,春花与袁老板早育有一子,生计艰难,相互怨怼。面对老陶出现,惊恐不已,亦不愿随其同去,老陶无奈,独自又行离去,却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剧中另有一神秘女子,不断寻找一名名为刘子骥(原著《桃花源记》结尾所引用南阳高士,称其寻找桃花源前病逝)的男子,不断在舞台之间游荡、穿梭、探询、呐喊 著─刘子骥~~。
Remove ads
演员与角色
剧本原创争议
《苹果日报》报导,据台湾剧场界人士爆料,《暗恋桃花源》由李国修发想和架构,但表演工作坊推出《暗恋桃花源》,编导却仅挂赖声川名字。丁乃竺回应,两个剧团争夺舞台的想法来自李国修,赖声川认为可以用悲剧与喜剧同在一舞台的演出方式来呈现。实际创作与编导时,李国修人在美国,并未参加,而李国修挂名该舞台剧制作人。
演出场次
Remove ads
三地联演版
2007年7月27-29日于香港及8月21-23日于北京上演的“三地联演版”是为一大突破,由表演工作坊及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 由于本剧剧情为两个剧团“暗恋”及“桃花源”在同一个剧场争夺排练场地,于是这次演出是由大陆“暗恋”组 (黄磊、袁泉)、香港“桃花源”组(高翰文、辛伟强及冯蔚衡)及大陆、台湾或香港的“其他角色”组成,语言也是各自用大陆口音普通话,香港粤语,及台湾口音国语结合而成。由于直接真的是两个剧团的演员 (表演工作坊及香港话剧团) 的一台戏,无论是在剧情表现、戏剧冲突、文化冲突、语言不同各方面,三地版实在是将《暗恋桃花源》的效果达致极致,比对全普通话或全粤语的大陆版/台湾版及香港版,“三地版”是另一种特别而且极佳的效果。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