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Remove ads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刘晓波的“六四”回忆录》是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所著的一本六四事件回忆录,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于1992年,2017年再版,[1] 其中记载了他本人在六四事件前后的经历与思考。[2]

事实速览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 副书名 ...

创作背景

1989年6月6日,刘晓波因参与六四天安门学生运动被捕,关押一年期间,写下《悔罪书》,[3] 随后于1991年1月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被判“反革命宣传煽动罪”,[4] 但因说服学生撤离广场被作为“重大立功表现”而免予刑事处分释放。[5]

内容概述

全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我的悔罪和谎言》陈述了刘晓波被捕入狱、被审讯、写下《悔罪书》、出狱的经历与心路历程;第二章《我参加八九抗议运动》陈述了他从回国到发起绝食的经历;第三章《绝食在纪念碑上》陈述了从绝食、六四清场到避难的经历。[2]

反响

该书在出版后引起了极大争议与两极化的评价。[6][7]

正面评价

  • 作家查建英认为,所有六四事件相关的人物中只有刘晓波能写下如此的忏悔。[6]
  • 作家余杰表达了对该书反思六四的赞许,称其为“广陵散般的绝响”,[8] 认为该书是众多六四回忆录中的“异数”,其自我剖析力度大到会令人产生反感。[9]
  • 作家慕容雪村受到该书启发,因此创作了近三万字的《刘晓波》电影剧本。[10]
  • 记者王志安认为,该书没有回避刘晓波自身的问题,也不像其他回忆录一样“美化”八九民运。[11]

负面评价

  • 作家郑义于1993年9月发表文章对此书表达了严词批评,认为其不应该用“谎言”一词描述六四,并抨击其为“虚伪的忏悔”。[5][12]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兼职教授萧强认为此书令他感到“由衷厌恶”。[13]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