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朴子水道配水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朴子水道配水塔,称“朴子水塔”或“水道头”,是位于台湾嘉义县朴子市的公共供水设施,于时任朴子街街长黄妈典任职时,创建于1933年(日治昭和8年),1935年(昭和10年)竣工[1],为当时朴子街居民重要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当时饮水卫生[2][3]。因具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被指定为文化资产[1][4]。
历史
朴子水道配水塔,又称“朴子水塔”或“水道头”,位于嘉义县朴子市,创建于1933年(昭和八年),历时三年竣工[1],为当时朴子街居民重要公共卫生建设及防疫系统,改善当时饮水卫生[2]。因具历史文化价值,原于2006年(民国95年)9 月7日登录为历史建筑[5],2014年(民国103年)11月4日改指定为县定古迹[4]。目前为朴子市重要景观地标[5]。
配水塔位于当时朴子街市的东端,朴子溪南边。因台湾日治时期公共卫生不佳及防疫系统未建立,居民多以挖井汲取井水使用。1933年(昭和8年),时任朴子街长黄妈典开始创建上水道取水净化后的输送设施,总工花费为198492圆,配水塔是其中一项设备,其他建物还包括取入井、砂溜井、原水唧筒井、唧筒室、分水井、沉淀池、沉淀井、滤过池、滤过调整井、排水井和净水唧筒井等等。1935年(昭和十年)竣工,台湾人自日治时代即称“自来水”为“水道水”,因用水来自自来水厂水道输送,而管道源头是自来水厂,故又称“水道头”。[3]
整体以欧风建筑呈现,使用材质为混凝土RC结构。其中,配水塔高35公尺,容纳水量达450吨,组成三部分由上至下为塔饰物、中层为水塔本体和下层塔架,塔饰物呈钟塔形之六脚圆顶小亭、水塔本体为圆形、水塔下层乃四环梁与十支柱的RC结构,第二环梁内加设放射网状柱强化支撑,梁柱外观呈方格状。[1][3][4]
朴子水道配水塔完工后,引牛稠溪(目前朴子溪)水,供应当时居民生活用水,后因泥沙淤积及用水污染,改以凿水井抽取地下水,1974年(民国63年)与现“台湾省自来水公司”整并,水源改引自乌山头水库迄今[1][3]。
朴子市美学工作站指出,因朴子水道配水塔造型优美,历时一段时间为朴子最高建筑物,因此成为朴子地标及游子返回朴子重要景观象征[3]。经嘉义县政府公报指出当时具有瞭望性质,可由地面登扶手梯上通至小亭,目前未开放使用,因水塔之柱壁有龟裂的痕迹,列为未来修复之重点项目[4]。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