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奇茂

台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奇茂(1925年3月22日—2019年5月24日),本名李云台,自许采风堂主[1],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李家庄(今利辛县),中华民国水墨画家。早年多创作具战斗文艺特色的作品,后陆续投入台湾民间风土与人物的题材,以及实验性的新水墨画创作。[2]:18-21

事实速览 李奇茂, 出生 ...

生平

中国大陆时期

1934年父亲李冠英请县立中学教师陆化石,陆氏以《芥子园画谱》为教材,教授李奇茂水墨画基础。也常带学生到民间寺院观赏墙上彩绘故事,促使李奇茂幼年即擅长佛画。李奇茂习画时,母亲即在旁纺织,因此“母亲”工作的身影因而成为日后常见主题。[3]:18-23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奇茂于1941年跟随乡友到上海、南京避难,参加国军装甲兵募兵,后更名为“李奇茂”[3]:25

台湾时期

1949年,李奇茂随军队来台,隔年(1950年)即在中山堂举办个展。[3]:331956年进入复兴岗政工干部学校美术组(今国防大学复兴岗校区应用美术学系),接受完善的美术教育。李奇茂深受梁鼎铭梁中铭梁又铭三位老师影响,早期多创作多为具政治宣传用意的作品[4]:81,李氏于1957年毕业后,奉派至金门服役,历经八二三炮战,同时也把在金门的风光和战地景象绘制成作品,并在1958年于中山堂举办第二次个展,隔年(1959年)获聘为复兴岗学院艺术系专任教师。[3]:44-45, 158

李奇茂自1964年起,为宣扬中华艺术文化,开始在各国举办展览也游览各国风景名胜,见识当地风土民情,也体悟到绘画应具备民族性、时代性和独特性等内涵,因此他的作品在1970年起开始在表现题材、手法及视觉感受上逐渐转变。[1][2]:191970年代李奇茂一方面以儿时回忆的桃花源世界中“水牛”、“牧童”等农村情景为常见的主题;一方面投入台湾民间风土与人物的采风,如夜市、办桌、台北捷运乘客等现代台湾生活景象,并成为他日后主要的创作方向。。李奇茂也于1970年将书斋取名“采风堂”,自许“采风堂主”。[1]

李奇茂晚年仍创作不断,并持续游历各国举办画展、从事艺术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从纯艺术的创作扩散到整体文化面向。[2]李氏于2019年5月24日辞世。

重要展览与获奖纪事

  • 1962年荣获第5届全国美展金尊奖[5]
  • 1966年荣获第10届中国文艺协会美术奖[6]、第2届中山学术文化创作美术奖[7]
  • 1973年教育部文化局颁文化贡献奖[8]
  • 1982年荣获第7届国家文艺特别美术奖[5]
  • 1987年美国旧金山颁定11月29日为李奇茂日,为华人第一位[9]
  • 2001年荣获行政院文建会奖励文化特殊贡献文馨金质奖[5]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褒扬令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