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苗(485年—530年),字子宣,梓潼郡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东北)人,南北朝北魏军事人物。
他是南朝梁尚书郎、太仆卿李膺之子,后出继给叔父李畎[1]为子。李畎曾任梁朝宁州刺史。正始二年(505年),北魏统军王足攻打蜀地,梁武帝命李畎在涪县阻击,并授予其益州刺史之职。但王足撤军后,武帝决定将李畎调离益州,李畎愤而图谋反叛,武帝于是派人将其杀害。当时李苗年仅十五岁,心怀复仇之志,于延昌年间归降北魏,向魏宣武帝上奏平定蜀地的计策。延昌三年(514年),大将军高肇西征时,李苗被任命为假龙骧将军、向导统军。次年,军队在晋寿驻营时,因宣武帝去世而撤军。后来,他以客例获授员外散骑侍郎之职,加授襄威将军。李苗才兼文武,却未能立下重大战功,也未能洗刷家族耻辱,因而常心怀激昂之情。他曾上书指出,平定江南的障碍在于长江天险,建议先攻占距建康较远的长江上游巴蜀地区。但当时魏孝明帝年幼,无法理解其战略,他的意见未被采纳。正光末年,秦州莫折念生发动叛乱,就要波及关中。李苗察觉到叛乱方的陇西兵虽强悍却缺粮,于是上书建议固守城池不与交战,以持久战拖垮叛军。他被任命为统军,受命与别将淳于诞一同进军梁州、益州,并任用行台魏子建为郎中,对其十分信任。孝昌年间,李苗被召回洛阳,任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不久后兼任尚书右丞,担任西北道行台。他与大都督宗正珍孙一同讨伐汾州、绛州的蜀地叛乱,成功平定。之后,李苗再次被召回洛阳,任司徒司马,后转任太府少卿,加授龙骧将军。永安三年(530年),南梁巴西郡豪强何难尉等人向北魏朝廷请求征讨巴蜀,李苗因此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西南道慰劳大使。然而,就在他出发前,尔朱荣被魏孝庄帝诛杀,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率领其部下驻守河桥,逼近洛阳。孝庄帝亲自到大夏门召集群臣广泛商议对策,官员们都惊慌失措,提不出良策。唯有李苗挺身而出,慷慨说道:“如今逆贼突然作乱,朝廷陷入危急境地,正是忠臣烈士尽节之时。我虽无显赫战功,愿请陛下拨给一支部队,为陛下阻断河梁要道。” 城阳王元徽与中尉高道穆赞同他的计划,孝庄帝认可其勇气,批准了请求。李苗招募人手,趁夜从马渚上游乘船顺黄河而下,在距河桥数里处放出火船。因黄河水流湍急,火船很快抵达河桥,尔朱军在南岸见火船驶来,争相涌往河桥,河桥瞬间被烧毁,许多人溺水而亡。李苗亲自率领约一百名士兵在小渚扎营等待援军,然而援军迟迟未到,尔朱军渡河而来。李苗奋力作战,终因寡不敌众,部下全部阵亡,他自己也投黄河而死,享年四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使持节、都督梁益巴东梁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梁州刺史,追封河阳县开国侯,谥号忠烈侯。他的儿子李昙继承爵位,东魏武定末年任冀州仪同府刑狱参军,北齐建立后,爵位被降等。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