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赤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赤然
Remove ads

李赤然(1914年—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Thumb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thumb]]

李赤然(1914年 - 2006年),原名李宗贵,陕西省子长县(原安定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人物生平

① 早年经历

李赤然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子长县是陕北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谢子长等革命家的活动让红色思想早早在此传播。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李赤然自幼追求进步,于1927年(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革命活动。1929年,他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和秘密革命工作。

② 土地革命时期

· 加入红军:1934年,李赤然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陕北红军时期:他主要在陕北红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历任连指导员、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创建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反“围剿”战斗。 · 红二十七军:后任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政委、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等重大军事行动,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做出了贡献。

③ 抗日战争时期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赤然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政委。 · 其主要职责是驻守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巩固后方安全,防止日军西渡黄河,同时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 · 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根据地建设,为保卫大后方、支援前线作战贡献了力量。

④ 解放战争时期

· 解放战争时期,李赤然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陇东军分区副政委、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委等职。 · 他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多次战役,特别是在彭德怀指挥的西北战场上,随部队转战陕北,参与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进行了艰苦斗争。 · 后率部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战斗。

⑤ 建国之后

· 新中国成立后,李赤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政委等职。 · 他为新中国防空部队的初创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军队院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注:经核实,其八一勋章为一级,此为更准确的表述)。 ·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离职休养后,他仍关心国家建设和军队发展,于2006年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二、所获荣誉

1. 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2. 勋章: · 一级八一勋章(表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 ·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表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 · 一级解放勋章(表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 3. 荣誉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表彰在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并离职休养的老同志)。

三、轶事

· 改名明志:他原名李宗贵,在革命战争年代改名为“李赤然”,寓意“赤诚于心,然诺必行”,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 · “文武双全”的政委:李赤然是典型的“政工将领”,不仅善于做思想工作,团结部队,也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陕北红军时期就以能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 · 情系故里:作为从子长县走出的开国将军,他一生都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休后曾多次回乡探望,为老区的变化感到欣慰。

四、故居

李赤然将军的故居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作为陕北革命老区和“将军县”之一,子长县保留了许多革命遗迹和红色纪念地。李赤然故居是其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教育价值。

· 现状:故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修缮,通常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用以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

[1]

曾任高级防空学校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

李, 赤然.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69436/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Shanghai: 东方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6008051.

https://www.52shuku.net/jiakonglishi/hx0p.html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