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振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振清(1902年6月23日—1976年4月21日),山东清平人,中华民国陆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内派系光谱属西北军系。

事实速览 李振清, 个人资料 ...

生平

李振清早年曾受过基础私塾教育,在21岁时到河北省入伍从军,进入孙岳麾下的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学兵连服役,并被部队选择作为军官培植,在部队内完成军官训练后,分配到何遂指挥的国民联军第三军下属之陆军第四师担任基层作战军官,后调入庞炳勋部队担任军部副官,后跟随庞炳勋转换阵营,进入国民革命军系统。

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李振清出任国民革命军第39师补充团团长,其作战方式偏向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且履立战功,因此受到庞炳勋信赖,并被举派进入庐山军训团受训。完训后返回39师,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参与台儿庄战役,依战功升任39师麾下步兵115旅旅长。在台儿庄战役后,39师持续在河北省以太行山脉作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李振清在游击战期间多次出击,并依凭战功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06师副师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接替马法五升任106师师长,庞炳勋投降日军时,李振清与上司马法五把不愿意投降的残军带离游击区南渡黄河返回国统区,李振清因此继续保留了106师师长职务,并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兼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副军长,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指示四十军北上进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为邯郸战役。战役中因友军背叛,导致106师在邯郸遭到包围歼灭,李振清在该战役负伤,因此遭到共产党俘虏,后因国内政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产党因此释放李振清与其上司马法五。归建后,李振清回归四十军,并在庞炳勋支持下出任四十军军长职务,后该部队因裁军计画缩编成整编第40师。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李振清参加鲁西南战役,防御陇海铁路;民国三十七(1948)兼任第12绥靖区司令,部队防区于河南省一带,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中原野战军将河南省国民革命军消灭后,残军主要集结在具有机场可对外联系的河南省新乡,李振清在该年3月称病将部队指挥权移交给副军长李辰熙,乘机离开河南抵达南京,由于战力悬殊,四十军最后遭到中原野战军招降,失去部队的李振清离开南京,辗转抵达台湾。

庐山军训团第2期、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官班第2期、圆山军官团高级班第2期[1]

Remove ads

七一三事件

李振清抵达台湾后,得到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支持,将“四十军”调往澎湖,并指派李振清出任陆军澎湖防守司令部司令官。

李振清担任澎防部司令官时,该地爆发澎湖七一三事件,从山东省撤退至澎湖的民众抗议国防部将其强征入伍,李振清下令用刺刀刺伤两位学生代表唐克忠及李树民,并曾向时任台湾省主席陈诚举报查获潜伏于澎湖岛的匪谍份子[2][3][4][5][6][7][8][9][10]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