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敬嫔 (嘉靖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敬嫔河南开封府延津县[1]锦衣卫正千户李拱臣之长女,明朝嘉靖帝朱厚熜之

事实速览 敬嫔李氏, 位号 ...

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因嘉靖帝膝下尚无皇子夏言奏请“慎选贤淑补嫔御,以广储嗣”,嘉靖帝便命夫人、女官前往诸王馆挑选女子。李敬嫔的父亲李拱臣自己跑到通政司,说他的女儿端庄美丽,够资格成为嫔妃礼部报知嘉靖帝后,嘉靖帝曰:“此非大臣献谀也。既系亲陈,当从所愿”,遂令李拱臣直接送女儿到京。李氏父女到京时,嘉靖帝恰好在郊外进行祭祀,夏言就请淑女先住到诸王馆,改日参选。嘉靖帝曰:“淑女至京,适逢郊享,此高梅之兆也”,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下诏李氏不必参选,直接进宫[1]。《明世宗肃皇帝实录》的记载稍有不同,称嘉靖帝因冬至即将到来,而此女恰好在此时进献,十分高兴,说:“此女来及亨时,殆有天意”于是定在十九日庆宴礼成后,立即让李氏从东华门入宫,无需另选吉日,并且赏赐李拱臣白银和彩色丝帛,命光禄寺提供饮馔[2]。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二十六日,李氏被正式册封为敬嫔[a][3]。李敬嫔在《宛署杂记》(成于1593年)成书时尚存,享寿当有八十岁以上。

Remove ads

家族

李敬嫔为李拱臣(亦作李拱宸)之女。根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的记载,嘉靖十九年五月初一日,锦衣卫千户李拱辰上奏说:“圣母南祔显陵,灾异屡作,乞迎二圣梓宫,俱葬天寿山”,嘉靖帝认为李拱辰狂悖庸愚,言辞不当,下旨将他交由镇抚司审问,“寻赎罪还职”[4]。李拱辰试图迎合嘉靖帝欲将父母明睿宗朱祐杬慈孝献皇后蒋氏的陵寝迁至天寿山的意愿,但因言辞不当而遭指责,并被交由镇抚司审问。虽然李拱辰的投机之举并不成功,却也未受重罚,不久之后就赎罪复职,可见嘉靖帝对父母未能葬于历代皇陵所在的天寿山心有不甘。隆庆二年七月初七日,“复故锦衣卫正千户李拱宸、沈钦、卢永昌原职,三人俱世宗朝以议礼谪戍者也”[5]。李拱宸、沈钦、卢永昌分别是李敬嫔、沈安妃卢和嫔的父亲,《实录》未有明确记载他们到底因议甚么礼而在嘉靖年间被谪戍。有学者指出他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女儿的薨逝与葬仪均未载于《实录》。此现象是否与他们被谪戍有关,以及李敬嫔、沈安妃与卢和嫔会否因其父亲被谪戍而遭“退闲”,目前仍存疑,尚待进一步考证[6]

此外,李敬嫔至少有两位兄弟(李应时、李应龙)与一位妹妹(夫人李氏[7])。嘉靖二十四年九月,李拱辰的儿子李应时上奏进献李敬嫔之二妹。礼部覆议是否准许选进,嘉靖帝下旨曰:“着查照前例进入”。随后,礼部上奏请求选定进献的吉日,但未获得嘉靖帝的旨意。李应时等人多次上奏请求进献李敬嫔之二妹,礼部根据先前的旨意,指示他们继续等待。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拱辰因未得到嘉靖帝明确的旨意,于是“自造黄旗二面、大红段一幅”,上面写着“屡奉圣旨九次”等字样,与他的儿子李应时、李应龙亲自带到礼部,当堂声称要在当月二十日冬至节日按照前例进献女儿。礼部查阅以往选取女子的惯例,发现必须经过内外多次挑选,从众多候选者中选出年貌合适的女子,然后才会将她们引进宫中。礼部考虑到李拱辰曾多次上奏请求,甚至坚持要在冬至日进献女儿,担心到时无法阻止他,于是上奏请示嘉靖帝的旨意,并建议令钦天监另选吉日让李氏的父母将她送至东华门,由内夫人引入宫中,让内夫人及女官在宫内进行挑选,确认合适之后,再演习礼数,等待嘉靖帝的引见。就此事,嘉靖帝下旨曰:“准于冬至庆宴日,着自东华门入,供馔、赏赐俱照前例行”[8]。明代人徐学谟在《世庙识馀录》中表示宫女按惯例由诸王馆选拔,过程极为详尽严密,如今不经公开选拔,而以私人进献,是投机取巧之门,并非盛世之事,况且被进献女子的真伪也难以辨别。当时的言官未曾劝谏阻止,而礼部竟然还为此请选吉日,未免有损皇帝的圣德[9]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