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杰 (明朝将领)
明朝骠骑将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杰(1331年—1368年),字茂实,元朝至顺二年出生于河南江北行省寿春府霍丘县(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明朝开国将领之一。李杰为农民出身,在元末民变中归附朱元璋政权,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北征时阵亡于孔山寨,被明廷追赠为镇国上将军都指挥使,后又加赠骠骑将军、都督佥事。[1]
生平
李杰出生于农民家庭,史料记载他“为人朴直,力于穑事”,至正十年至十一年(1350年—1351年)间,李杰在颍汝一带决意参加起义军,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杰归附朱元璋,在徐达麾下参与各项战役,先后辗转于宣城、毘陵、安庆、九江、太平、庐州、泰州、高邮、淮安、吴兴、姑苏以及湖南、湖北、鄱阳湖等地,因功被封为宣武将军、广武卫指挥使,后随徐达北上中原征战。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乙亥,李杰在攻打孔山寨时先入敌阵战斗,但敌人人多势众而明军支援未能及时赶到,李杰在战斗中阵亡。[1][2][3]
身后

李杰阵亡后,他的遗体于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运回京师,安葬于聚宝山之下[2][4],明朝朝廷追赠李杰为镇国上将军都指挥使。在洪武年间,李杰之子李谅又立下战功,其女李氏被封为李淑妃,李杰遂被加赠骠骑将军和都督佥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廷敕大学士宋濂为李杰的墓葬撰写神道碑,该碑记在后来成为罕见的未被永乐朝君臣篡改的洪武时期碑文纪事,具有较大的历史研究意义。李杰墓葬的具体地点在后世已无法寻得,而其墓葬石刻则于民国时期被发现,2006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的子项——明功臣墓的一部分。[1][3]
家庭
李杰的妻子为茆氏(亦有记载为茅氏),诰封三品太淑人,二人育有李谅、李忠两子,以及后来被敕封为淑妃的女儿李氏[5],李谅在李杰战殁后入军,后立有战功,官至昭勇将军、神策卫指挥使,子孙世袭神策卫指挥使,李氏晋封淑妃后又升至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永乐五年(1407年)致仕;其弟李忠则官至明威将军、旗手卫指挥佥事,子孙世袭旗手卫指挥佥事,后升至昭勇将军、旗手卫亲军指挥使,永乐年间被勒令还乡。李杰的父亲是李永中,母亲董氏,为霍丘农民,约去世于元末,李杰战死后,李永中被追封为宣武将军、亲军指挥使司佥都尉,李氏晋淑妃后又被追封为陇西郡伯,董氏则被追封为陇西郡君。[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