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氏三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氏三龙,是指于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广汉四位李氏兄弟里,其中三位之合称。因为他们三人各有才能、名望,故时人称他们三人谓“李氏三龙”。[1][2]

据出仕年份之推论,四位李氏兄弟的长幼排序或为:兄长李邈(字汉南)、二弟李朝(字伟南)、三弟李邵(字永南)及另一早亡庶弟。其中,并称“李氏三龙”的则是二弟李朝、三弟李邵及早亡的庶弟。[1][2]

出处

裴松之三国志注》:“臣松之案耆旧所记,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3]

《益部耆旧杂记》:“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时人号之李氏三龙。”[3]

简绍

兄长李邈(汉南)

李邈(?年-234年),字汉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官至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4]因其性格疏狂率直,故不在“李氏三龙”的行列中。[5]

东汉末年,李邈已隶属益州牧刘璋,担任牛鞞长。[6]

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夺取益州,领益州牧后,被任命为益州从事[7][8]任间曾面责刘备本受刘璋之邀来防卫益州,而刘备却夺去刘璋的地盘。官吏将欲处死,得诸葛亮求情才免死。[9]

很久过后,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10]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李邈亦有随从。后马谡街亭之战大败,导致北伐功亏一篑,诸葛亮将依军令斩之,李邈上谏劝阻。但因谏言不合诸葛亮的意愿,故被遣返蜀地。[11]

在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祭祀三日,李邈上谏庆祝并称诸葛亮“狼顾”等等,刘禅大怒,把他下狱处死。[12]

  • 著作:《丞相亮卒上疏》[13][12]
  • 子孙无载,或无子孙。

二弟李朝(伟南)

李朝(?年-222年),字伟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使,官至别驾从事[14]与其三弟李邵、庶弟被称谓“李氏三龙”。

初仕郡功曹,后举孝廉,任临邛令,后为别驾从事[15]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曾为群臣作上表之文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随刘备伐吴。[16]

章武二年(222年),李朝在永安去世。[17]

  • 子:李旦,字钦宗,官至蜀汉光禄郎中主事。[18]

三弟李邵(永南)

李邵(?年-225年),字永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使,官至治中从事[20]与其二哥李朝、庶弟被称谓“李氏三龙”。

刘备定蜀后,被任命为州书佐部从事[21]

建兴元年(223年),被诸葛亮辟为西曹掾。任内,廖立曾向其和蒋琬抱怨刘备用兵失当,又指关羽无军纪,故失荆州;称向朗文恭郭攸之皆平凡,不能担重任;并批评王连聚敛钱财,祸害百姓。听后,李邵和蒋琬以原话告诉诸葛亮,诸葛亮于是上表,废廖立为庶民,流放汶山郡[22]

诸葛亮南征时,留其为治中从事,后于任内去世。[23]

  • 子孙无载,或无子孙。

庶弟

李姓,早亡。[1]

与其二哥李朝、三哥李邵被称谓“李氏三龙”。

此外无别载。

备注

除有载李邈、李朝为李邵兄,李朝又有一弟外,长幼排序实不为知。

后续

评价

李邈(汉南)

  • 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中》:“汉南哽哽,天夺其守诜诜彦造,或哲或友。昭德音芳,垂名厥后。”
  • 裴松之三国志注》:“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邈之狂直,不得在此数。”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常志》于罪诛者例不赞,《目录》亦不收。惟于彭羕李邈赞之,意以为冤故也。”
  • 王士骐:“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险人哉!”[24]

李朝(伟南)

  • 杨戏季汉辅臣赞》中赞王甫(国山),李邵(永南),马勋(盛衡),马齐(承伯),李福(孙德),李朝(伟南),龚禄(德绪),王士(义强):“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 德绪,义强,志壮气刚。 济济修志,蜀之芬香。”

李邵(永南)

  • 杨戏季汉辅臣赞》中赞王甫(国山),李邵(永南),马勋(盛衡),马齐(承伯),李福(孙德),李朝(伟南),龚禄(德绪),王士(义强):“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 德绪,义强,志壮气刚。 济济修志,蜀之芬香。”
  •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25]

总评(李氏三龙)

  • 《益部耆旧杂记》:“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时人号之李氏三龙。”

注释

延伸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