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长荣集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长荣集团(英语:LCY Group),创立于1965年,旗下核心公司为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李长荣化工”或“荣化”)。2024年,李长荣启动第四次转型,业务重点聚焦于高性能聚合物、半导体与互连应用及永续科技领域[2]

事实速览 李长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
Remove ads

历史

李长荣的发展由李衍长从李长荣木业从事木材业开始,李昆枝以后除进口外,另开发合板事业,又其夹层原料需要尿素胶或大量进口,1965年创立李长荣化学公司汐止厂自行生产[3]

1980年代,荣化新竹厂因环保问题受到连续三年左右的抗议,并因此数度停工,至1992年荣化的厂区发生火灾并造成员工死亡。隔年1993年[注 1]公司营收首次亏损,并由李谋伟开始尝试转型,如收购义大利埃尼化工美国厂及与台湾中油共同在1997年[5]至卡达投资甲醇厂。2009年[注 2]该公司有一半以上的营收来自甲醇事业。2003年李谋伟接任董事长[4]

2010年与亿光共同合作生产多矽晶[4]。投资福聚能后,2011年起可以量产多晶矽,但2012年后价格下降导致所投资的福聚能产生大幅亏损[6]

2018年,国际私募基金 KKR 以每股新台币56元收购市场流通股份,总金额约478亿元,股票转移完成后即下市[7]。股票转移对象是美商KKR,由楷荣股份有限公司代为收购股份[8]

2020年收购普利司通位于中国惠州的 ESBR 工厂;2021年投资进驻中部科学园区,建立半导体制程溶剂与配方产品的生产基地[9];2024年启动品牌识别更新与转型计画,聚焦循环经济与永续发展。[10]2025年,公司与华谊集团(CVI Group)合资成立“长谊发展有限公司(LVI Materials Ltd.)”,总部设于香港,并于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11]

Remove ads

争议

1986年,新竹荣化事件,新竹市卫生局和省环保局经过化验,发现废水污染物来自人畜的排泄物“游离氨氮”而非荣化所排放的主要有机物“甲醇”,然民众却不信任此化验结果;另外,李长荣的排气虽符合既有标准,却不符合该年8月才实施的新标准,因此环保局要求荣化必须在12月以前改善,但居民也不愿意等,故发动示威、“自救”抗议,在居民围厂450天后,荣化被迫关厂。[12]

1998年,北谊兴业液化瓦斯公司因油罐车作业疏忽引发大爆炸,因该公司地域相邻荣化高雄林园厂,民众一度误解,后经证实与荣化无关。[13]

2000年,高雄市旗津区发生丙烯酸丁酯外泄,造成当地500人昏迷送医,遭裁罚百万元。历经将近4年之行政诉讼,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均判决荣化前镇厂胜诉,主因为高雄市环保局拍照存证、采样及现场作成稽查纪录等认定裁罚之客观事实过程显有瑕疵,致其据以裁罚之判断基础,正确性与合理性堪疑。隔年9月,高雄市政府环保局加计利息退还荣化前镇厂为本案所缴纳之100万元罚款。[14] 2014年,高雄前镇苓雅气爆事件,是2014年7月31日23时至8月1日凌晨间,发生在中华民国高雄市前镇区苓雅区的多起气爆事件。[15]事涉高雄市政府、李长荣化工、华运仓储等单位,三方于2015年7月17日签署协议书,决议先由荣化代表出面与32名罹难者家属进行和解工作,待法院责任判决确定后,三方再依比例分担。[16]2020年4月24日,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于二审判决被告高雄市政府工务局人员三人犯过失致人于死罪,各处有期刑期2年6月至3年6月不等,其馀包括李长荣化工与华运公司被告九人,因未违反注意义务,不构成刑法上过失责任,均判无罪。[17][18]

2021年,对于2014年发生的高雄气爆一案,最高法院于2021年9月15日判定李长荣集团李谋伟等6人及华运公司3人无罪 ; 高雄市政府时任下水道工程处帮工程司赵建乔3年6个月、副工程司杨宗仁2年6个月、工程员邱炳文3年6个月徒刑定谳。高雄高分院认定事故发生当下李长荣集团及厂商共9人确实无力阻止丙烯泄出,已尽到“注意义务”,因此判决为无罪确定,至此全案定谳。[19]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