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恩菲尔德步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恩菲爾德步槍
Remove ads

李-恩菲尔德步枪(英语: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军的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是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事实速览 李-恩菲爾德.303步槍, 类型 ...

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303英式口径弹药,取代英军早期的马提尼-亨利步枪马提尼-恩菲尔德步枪英语Martini-Enfield李-梅特福德步枪英语Lee-Metford,其后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份英联邦国家中仍有装备[4],李-恩菲尔德步枪共生产逾1千7百万把[3]

Remove ads

历史及设计

1888年英国军队采用发射药为黑火药.303口径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Metford),简称MLM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衍生自.303口径枪弹的Lee-Metford改进型,.303口径枪弹改成无烟发射药后,由恩菲尔德兵工厂改进枪管膛线,1895年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MLE步枪。为与后来的“短”步枪(SMLE)区别,MLM步枪和MLE步枪(枪管长30英寸,全长约1257mm)统称为“李氏长步枪”(Long Lees)。此外,还有供骑兵用的卡宾枪(全长约1013mm)。布尔战争之后,在李氏长步枪的基础上改进,首创“短步枪”的概念,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SMLE,在1903年投产。直到现代,仍有SMLE步枪在民用市场用于狩猎和打靶,或作为纪念品被收藏。

Thumb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士兵,手持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在于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发明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可卸式弹匣(此后,英军的多种恩菲尔德手动步枪均是这个系统的改进),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装弹(弹匣虽可拆卸,只是为维护或损坏更换方便,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通过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填装),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给它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有一个排英军士兵用其射击时,火力密度让对面的德军以为受到机枪压制。当时的恩菲尔德兵工厂甚至曾生产可装20发子弹的弧形固定弹匣用于堑壕战。

Remove ads

各型号服役时间表

更多信息 型号/命名, 服役时间 ...
Remove ads

MLE Mk I

MLE Mk I步枪改进自使用黑火药发射药枪弹的MLM步枪,1895年11月推出。.303枪弹发射药由黑火药换成无烟发射药,对枪管烧蚀较大,弹道性能也发生变化,由恩菲尔德兵工厂改进的MLE Mk I步枪改变了枪管膛线和瞄准具。部分MLM步枪直接更换枪管转换成成MLE步枪。MLE Mk I步枪枪弹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弹口)装填,配有称为“弹匣隔断器”(Magazine Cutoff)的装置从机匣右侧插入阻隔从弹匣供弹,每射完一发子弹后需另外装填,防止士兵在较远的距离拼命开枪可起节约枪弹的作用,需要快速射击时再把隔断器取出改由弹匣供弹。 后来很多MLE步枪改进更换短枪管转换成SMLE标准以降低更换的成本。

SMLE Mk I

Thumb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MK I

1902年12月正式命名为“第1型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ark I,简称SMLE Mk I),SMLE在1903年开始量产[5],它比原本的MLE(Magazine Lee-Enfield,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更短更轻,枪管只有25.2寸(640毫米)[6],亦比原本尺寸更短,总长度缩短至约1138mm,介于标凖型长步枪及卡宾枪型中间。SMLE其中一个明显的标记是枪托前端比标凖型较为圆钝,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前枪托与枪口齐平是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在抛壳口增加导槽以两个5发弹夹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装填弹药,MLE步枪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SMLE亦加入改良自毛瑟步枪的填装系统(Charger system)[7]。然而大众对缩短长度有争议,当时很多枪匠及步枪协会皆认为短枪管无法达到原本MLE的凖确度,后座力会更大及瞄凖基线太短[8],而当时官方认为这设计较适合骑兵作战而全面采用。 由李氏长步枪按SMLE标准转换的短步枪命名为“SMLE转换型Mk II”(SMLE Converted Mark II)。

Remove ads

SMLE Mk III

Thumb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MK III
李-恩菲尔德MkIII步枪
Thumb
SMLE Mk III的弹匣隔断器,Mk III*移除了这个装置

SMLE Mk III在1907年1月26日推出[4],进一步简化和改进,改用简化的后照门,护木及弹匣亦有所改良,英军亦改用当时新型Mk VII高初速.303弹药。很多早期的MLE及MLM (Magazine Lee Metford)及SMLE Mk I亦更新成Mk III标准,名为Mk IV Cond.[9]

一战时期,标准型的SMLE Mk III被认为结构过于复杂难以生产,结果在1915年推出Mk III*[9],这种简化型主要分别是移除弹匣隔断器[10]及加入远距离齐射照门[11],风偏调整功能亦被取消,拉机抦由平滑圆头改为带锯齿圆头[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工厂恢复生产Mk.III,弹匣隔断器在一战结束时又再被重新加入[11],但直至1942年才完全地弃用。

SMLE Mk III*(在1926年改名为Rifle No.1 Mk III*)亦是二战中大量生产和广泛采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之一,由其是在北非义大利太平洋缅甸战场的英军及英联邦部队中。而澳大利亚印度将他们原有及重新生产的SMLE Mk III*用作制式步枪[12],澳大利亚军队一直采用至韩战,才在1950年代后期才被L1A1 SLR取代(SAF Lithgow在1953年才停产SMLE Mk III*[13])。

爱尔兰国民军在1922年开始装备SMLE作制式步枪,爱尔兰共和军亦有缴获采用,SMLE是爱尔兰内战中双方的武器,而爱尔兰共和军甚至一直采用至1970年代。

Remove ads

P14/M1917

恩菲尔德1914(Pattern 1914或P14,1914年定型)及M1917(United States Rifle, cal .30, Model of 1917,英国人习惯称为P17)从结构上并非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之一,P14及M1917皆采用类似德国毛瑟系列枪机,而且M1917口径亦不同,美军改用的.30-06口径弹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工厂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英军决定在美国委托承包商自1916年为英军生产P14步枪,以补充战争期间步枪需求的空缺。一战结束后,英军撤装P14步枪,一部分给英联邦国家,另一部分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将重新命名为No.3的P14步枪进行翻修重新服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英国兵工部门在1926年改新的统一命名方式代替较混乱的原本命名原则[14],原有.303口径SMLE被改名为No.1[14],同时亦淘汰原装的MLE、LEC及早期型的SMLE。有很多Mk III及III*被改为.22口径作训练步枪,名为No.2。而P14亦改名为No.3[14]

SMLE的设计包含大量需要锻造及机器加工的部件,导致生产成本相当高。因此在1920年代,生产商开始试验性地减小步枪本身的复杂部件,如SMLE Mk V(后来改称No. 1 Mk V)改用新设计,将原本在枪管尾部的缺口式后照门改为觇孔式并固定在机匣[15],觇孔亦有所扩大以改善视场和加快瞄凖速度,护木前端加装金属箍来强化上刺刀时的力量及重新装上弹匣隔断器[15]。但SMLE Mk V的设计比Mk III更复杂、成本更高[15],所以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最终在1922年至1924年只生产约两万把SMLE Mk V[15]

No. 1 Mk VI亦改用不会与护木接触的独立浮动重枪管,减小步枪所需的归零次数,Mk V固定在机匣上觇孔式的后照门及弹匣隔断器仍然保留[16],Mk VI在1930年至1933年共生产1025把。

Remove ads

No. 4

No. 4 Mk I

Longbranch生产的李-恩菲尔德No. 4 Mk I*

在1920年代对SMLE改进定型No.1 Mk VI,1931年稍加改进后设计出No.4 Mk I(英文正式名称为Rifle, No. 4 Mk I),1930年后期,英军又提出新型步枪的需求,在1939年英军正式采用No.4 Mk I为制式步枪。No. 4 Mk I比以前版本更轻、更坚固且更易于生产[17],但直至1941年No. 4 Mk I才开始量产[18]

No. 4与SMLE的设计有所不同,如安装觇孔瞄具,改用重枪管、新设计的刺刀座和钉状刺刀[17],外形上与No.1很容易区分,枪管在枪托前端突出,相关修改令总重量有所增加。

二战时期,厂商一直不断地简化No. 4的设计以提高量产数量,如在1942年推出的No. 4 Mk I*[19],No. 4 Mk I*由北美、加拿大Long Branch及美国Savage-Stevens生产,而No.4 Mk I则由英国本土生产[20]

No. 4 Mk 2

二战后,英国生产的No. 4 Mk 2步枪(1944年官方以阿拉伯数字取代罗马数字作命名)进行修改,将原本悬挂在扳机护环的扳机改为悬挂在机匣底部[21],及装有榉木枪托及黄铜部份,在推出No. 4 Mk 2后,英国又把所有No. 4更新成Mk 2标准[22],而No. 4 Mk 1则更新成No. 4 Mk I/2,No. 4 Mk I*更新成No. 4 Mk I/3[23]

爱尔兰国防军在二战后亦有采用No. 4 Mk 2,一直到1960年代早期才被FN FAL取代,而陆军后备军则采用至1990年。

No. 5 Mk I(丛林卡宾枪)

No. 5 Mk I(Rifle, No. 5 Mk I),又名丛林卡宾枪(Jungle Carbine),是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缩短型,枪管只有520毫米,木制枪托亦缩短,比4号步枪轻2磅(907克),为克服枪管缩短导致枪口焰过多的问题,在枪口安装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经过试验后正式定型投产,二战中主要用于东南亚战场对抗日军[24],由于枪管过短,因此作战时精确度较低[25],但丛林卡宾枪仍后是主要步枪之一[26]

澳大利亚采用试验性丛林卡宾枪名为Rifle, No. 6, Mk I[27],No. 6 Mk I是以SMLE MK III*作改良,但没有进入大量生产阶段。澳大利亚部队亦有采用的另一种试验性李-恩菲尔德卡宾枪[28],这种“缩短轻量化”版本以SMLE Mk III*修改而成,由SAF Lithgow作小量生产[28]

美国进口商Santa Fe Arms Corporation在1950年代也将他们买入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剩馀物资)称为“丛林卡宾枪”[24],以吸引民间市场的买家,而其实英国和英联邦官方从来没有以丛林卡宾枪作正式称呼,只是在太平洋和缅甸战场的部队非正式地采用这词来区别SMLE、No. 4和No. 5[24]

No. 4和No. 5皆有在韩战中英国和英联邦部队中服役,而SMLE Mk III*则服役澳大利亚部队[4]

Remove ads

其他李-恩菲尔德步枪改装型

狙击步枪

Thumb
加拿大中士H.A. Marshall及他的No.4 Mk I (T)狙击步枪

二战韩战时期,一部份李-恩菲尔德步枪被改为狙击步枪。

澳大利亚陆军将1,612把[29]Lithgow生产的SMLE No1 Mk III*改用比赛级重枪管,加上腮托板及一战时P1918步枪的望远式瞄准镜,成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III*(HT,SMLE No1 Mk III*(HT),HT指重枪管-Heavy Barrel及望远式瞄准镜-Telescopic Sight[4]),这种改装版在二战、韩战、马来亚冲突及1970年代后期的狙击训练中皆有采用[30]

二战期间,英国在1942年把标凖型No. 4加上木制腮托板及No. 32 3.5倍望远式瞄准镜[31],成为Mk 1,其后在1943年推出Mk 2,1944年又推出Mk 3,[32]。英国著名运动枪械生产商Holland and Holland将以上版本改为No 4 Mk I (T)狙击步枪[33],而BSA及加拿大Long Branch兵工厂亦有参与修改[33],这批狙击步枪一直沿用至1960年代后,而英军在1950年代又将No 4 Mk I (T)狙击步枪的口径改为北约制式7.62×51毫米,变成L42A1[21]。L42A1一直装备英军至1982年才被L96A1取代。

在1970年代除L42A1外,皇家轻武器工厂(RSAF Enfield)亦推出7.62×51 NATO的强制者(Enforcer)系列狙击步枪供英国警队使用,现在这批强制者狙击步枪成为民用市场的珍品[34]

.22口径训练步枪

一战后,英国将一批SMLE改为.22 LR口径给军校生及新兵作射击训练步枪用途,名为No. 2步枪Mk IV(Rifle, No. 2 Mk IV),这种改装版的弹仓只能放一发子弹。二战后又推出No. 7步枪(Rifle, No. 7)、No. 8步枪(Rifle, No. 8)及No. 9步枪(Rifle, No. 9),这批.22口径步枪成为英联邦国家的新兵训练步枪。

查尔顿自动步枪

有少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生产及改装上一种由纽西兰人Philip Charlton在1941年设计[35]的试验性自动装填系统,名为查尔顿自动步枪英语Charlton Automatic Rifle(Charlton Automatic Rifle),以替代当时长期缺少的布伦轻机枪路易士机枪[36]

二战时期,大多数纽西兰地面部队都部署在北非,当日本在1941年加入战争时,纽西兰发现本土的军队欠缺轻机枪来防卫日军入侵,纽西兰政府立刻提供资金来改装李-恩菲尔德步枪(MLE)[37]成为1,500把半自动步枪[37],并在1942年装备国土防卫军。

查尔顿自动步枪有两种版本,分别是澳大利亚Electrolux公司以英国Lithgow生产的SMLE Mk III*步枪的改装版本,及纽西兰本土的改装版,纽西兰版本装有前握把及两脚架,以上两种版本皆采用相同的自动装填原理。大部份查尔顿自动步枪在二战后在一次大火中烧毁[38],只有少数保留于纽西兰的怀乌鲁陆军博物馆(Waiouru Army Museum)、奥克兰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的Singleton步兵博物馆及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中。

德利尔卡宾枪

德利尔卡宾枪

德利尔卡宾枪(De Lisle Carbine)由英国人威廉·德利尔(William De Lisle)设计,发射.45 ACP手枪子弹,是英军在二战时的手动消音步枪,主要用于暗杀等的秘密任务[39]

7.62×51毫米NATO改装型

在1960年代,为防卫冷战苏联及华约国的入侵,当时L1A1 SLR的数量不足以装备所有本土部队,英国政府及国防部将大批No. 4改装成7.62×51mm NATO口径作英军和民间防卫部队的编队及后备步枪,以作本土防卫用途。

改用7.62 NATO的No. 4系列需要改用由英国皇家轻兵器工厂及斯达令(Sterling)生产的新枪管、枪机、退壳钩、照门及新的10发弹匣,其他沿用No. 4的部件,这批步枪被更名为L8系列,后来由以No. 4 (T)狙击步枪修改成的L42A1。

Ishapore 2A/2A1

7.62mm 2A1

中印边境战争后,印度的Ishapore工厂开始生产以SMLE Mk III*为基础,改用7.62×51mm NATO及20发方型弹匣的新式步枪,名为7.62 mm 2A。Ishapore 2A步枪采用增强的钢制部件及改良退壳钩以应付7.62×51mm NATO无缘缩口弹药的压力,1965年至1975年生产的版本改用800米照门(原为2000米),配有10发方形弹匣,名为2A1。2A1步枪是一种用于民间发售的一般手动步枪(非狙击及精确射击用途),主要售给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民间市场。

Ishapore 2A与2A1基本上没有太大分别,亦不是SMLE Mk III的.308改装版本,2A/2A1是原全由印度Ishapore工厂生产,由于7.62×51mm NATO膛压较高,即使发射民间的.308 Winchester也不会出现问题。

生产商

Thumb
印有LSA Co的SMLE Mk III*

以下是MLECLLESMLE Mk I- Mk III*步枪的生产商:

更多信息 标记, 生产商 ...

使用国

Thumb
苏阿战争期间的圣战者,最右边的战士携带李-恩菲尔德步枪
Thumb
一名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圣战者
Thumb
直到2011年为止,加拿大别动军仍有采用李-恩菲尔德步枪
Thumb
尼泊尔毛派份子使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Thumb
奥斯曼帝国一战期间缴获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大部份均被转换为7.92×57毫米毛瑟口径
Thumb
以李-恩飞作制式步枪的藏军

登场作品

电影

  • 1988年—《第一滴血3》:型号为No. 1 Mk III型和No. 4 Mk I型,由圣战者所使用。
  • 2007年—《集结号》:剧中称为英77。
  • 2010年—《让子弹飞》:型号为No. 1 Mk III型,由多名角色所使用。
  • 2011年—《战马》:型号为No. 1 Mk III型,由英军士兵所使用。

电子游戏

  • 2002年—《战地风云1942》:型号为No. 4 Mk I型,由英军阵营所使用。
  • 2002年—《荣誉勋章:反攻诺曼第》:型号为No. 4 Mk I型和L42A1(奇怪地出现在二战时期),由英军所使用。
  • 2003年—《决胜时刻》: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Enfield”,由英军所使用。
  • 2003年—《决胜之日》:型号为No. 4 Mk I型,由英军阵营掷弹兵和狙击手所使用。
  • 2004年—《决胜时刻:联合行动》: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Enfield”,由英军所使用。
  • 2005年—《决胜时刻2》: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Enfield”,由英军所使用。
  • 2005年—《真实计划》:型号为No. 1 Mk III*型和No. 4 Mk I型,由塔利班和伊拉克叛军所使用。
  • 2006年—《决胜时刻3》: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Enfield”,由英军所使用。
  • 2015年—《凡尔登英语Verdun (video game)》:型号为Mk. 1型、No. 1 Mk III*型和No. 1 Mk I*削短型。
    • Mk. 1型由英军所使用。
    • No. 1 Mk III*型由英军和加拿大军所使用。
    • No. 1 Mk I*削短型由澳洲军和加拿大军的堑壕突袭兵所使用。
  • 2017年—《战地风云1》:型号为No. 1 Mk III*型,命名为“SMLE MKIII”,战役模式中由英军和澳纽军团所使用。联机模式中作为侦察兵的起始武器登场,可作定制改装。
  • 2017年—《耻辱之日》: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Enfield No 4”,由英军阵营所使用。
  • 2017年—《决胜时刻:二战》: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 Enfield”,联机模式中可由所有阵营使用。奇怪地以一个5发桥夹供弹即可完成10发子弹的装填,而且在加装瞄准镜后仍能使用桥夹装填。
  • 2018年—《战地风云5》:型号为No. 4 Mk I型、No. 5 Mk I丛林卡宾枪型和特纳半自动改装型,分别命名为“Lee-Enfield No.4 Mk.I”、“Jungle Carbine”和“Turner SMLE”。“Lee-Enfield No.4 Mk.I”于联机模式中作为侦察兵的起始武器登场,“Jungle Carbine”为侦察兵解锁武器,而“Turner SMLE”则为突击兵解锁武器。
  • 2021年—《决胜时刻:先锋》:型号为No. 4 Mk I型,命名为“Lee Enfield”,载弹量只有5发。目前仅于战役模式登场。
  • 2021年—《战地风云2042》:型号为No. 4 Mk I型,作为战地风云入口的武器登场。
  • 2021年—《应征入伍》:作为同盟国科技树解锁武器。

参考

注释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