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博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博(1509年—1574年),字惟约,号虞坡山西平阳府蒲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少师太子太师

事实速览 杨博, 籍贯 ...

生平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山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八年(1529年)己丑科三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授盩厔县知县,调长安县知县,升兵部武库司主事、兵部职方司郎中,随兵部尚书翟銮巡查边疆守卫,作出详细记录及规画,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升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二十五年(1546年)三月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治理有方,揭发仇鸾贪污,二十九年(1550年)丁母忧。服阕,三十一年(1552年)十月起为兵部右侍郎,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升兵部左侍郎,经略蓟镇边务,十二月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同年升右都御史,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三十三年(1554年)蒙古昆都力哈打来孙劫掠蓟镇,杨博身不解甲抗敌,蒙古军无法攻破,获明世宗赏赐獬豸衣,三十四年(1555年)打来孙再进犯,被击退,解除大同兵危。杨博修缮边界防御设施、提高民生、整理军务有秩。同年三月升兵部尚书,十一月加太子少保,同年丁父忧,因大同右卫被围困,城中将生变,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往大同解围,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召回京管事,十二月回朝,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改吏部尚书[1]

隆庆三年(1569年)留用屯盐右佥都御史庞尚鹏忤旨,自请去职,十二月致仕,六年(1572年)正月由高拱奏荐,起复原职,管兵部事。同年明神宗即位,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六月解除兵部差事,回吏部管事,兵科右给事中张楚城论劾王崇古金书诰命出自杨博之子杨俊卿所为,杨博不将王崇古议罪,为专擅,乞求罢黜,杨博引疾乞休,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三度上疏后,获准致仕归里,二年(1574年)八月病故,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赐祭葬,谥“襄毅”。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杨谌;祖父杨选;父杨瞻,四川按察司佥事。母田氏(赠一品夫人)。重庆下。

杨俊民(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杨俊士(万历二年进士)、杨俊彦(官生)、杨俊卿(隆庆二年武解元)、杨俊臣(侧室贺氏生)。女婿州学生景宣、举人冯瀹、嵩县守备孙仲金。

孙杨元祯、杨元祥、杨元祉、杨元禧、杨元祺、杨元祜、杨元祐。

佚事

严嵩之子严世蕃曾说:“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照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