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勢大橋龍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势大桥龙马,是台湾台中市衔接东势区与石冈区东势大桥的四座镇桥兽塑像,由杨英风设计,1962年安座后成为东势意象的代表。
意象

外地人到东势,首先入目就是东势大桥的四座龙马雕塑[1]。这是公路局在1962年兴造该桥时,为配合观光事业发展,请杨英风设计的[2]。当初斥资二十几万元[3],为水泥材质[4],桥栏杆形式也配合其鳞甲纹路[3]。
在1962年报导11月30日东丰大桥通车时,雕塑起初以“飞龙”称呼[2]。东势人视为祥瑞的龙马精神[5]、返回故乡的代表[1][6]。除东势镇徽外,连东势旅北同乡会、甚至学校校徽,都以此些雕像作象征[3]。如退休老师苏生勇的九二一地震心理重建志工站取名“龙马站”[7]、当地产的高接梨取名“飞龙梨”[8]、前镇长张锦湖2004年竞选立委时作为吉祥物[9]、2016年发售的龙马悠游卡[4]。
保存
东丰大桥在九二一大地震中重创后,2000年6月7日新桥东势大桥发包时,东势镇本街重建委员会提出保留这些雕塑[10]。6月30日拆除旧桥后,四座塑像暂时安置于大甲溪畔[11][12]。8月,石冈乡长谢震颖行文公路局,表达石冈人想分两座保存[3]。
不支持保存者则认为塑像不像龙又不像马,是不正之物,破坏东势镇风水[1]。像怪罪塑像让东势长年未得大乐透头奖[13]、两名出身东势镇的中央级民意代表任期不到就死亡[1]、龙马“发威”造成九二一大地震等[11]。地方还因不平静,为塑像绑上红彩带来解套[1]。 为是否要保留,东势镇公还进行过民调,结果是过半民众主张保留[12]。重建期间,2001年8月11日,地方更在东势镇旧火车站前广场举办晚会,活动就叫“东势特产文化及龙马精神”[14]。2002年春节期间,民众在塑像贴上“镇守要塞隔江望、灾后复建喜相逢”的春联[12]。2002年1月30日,重新安座[11]。
Remove ads
原型
依杨英风美术馆馆长王维妮讲解,塑像原型在阳明山[6]。其名称与造型取自“龙马衔甲,赤文绿色”[5],外型也和东势狭长的地形相似[1]。东势警官许伯禄认为这便是龙生九子的蚣蝮,古人多做桥柱图饰[5]。
东势人从台北市民简泳玄得知原型在阳明山[6]后,东势区长徐佩铃2016年7月底便发起将之移到东势的请愿[4]。但因原型采用玻璃纤维制作,搬动易脆,此计画暂停[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