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南公路 (南澳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南公路(英语:South Eastern Freeway)是南澳州一条高速公路,全长约76公里。连接阿德莱德、阿德莱德山区、墨累桥,亦是南澳州来往维多利亚州主要取道之一。东南公路是南澳州首条、最长、以及唯一一条称为“Freeway”的高速公路。其中东南公路的希慎隧道,是长达500米的双管隧道。
东南公路属于澳州国道系统,隶属国道M1公路;连接南澳州及维多利亚州两个首府城市——阿德莱德及墨尔本。另外,亦属于太子公路一部份(Princes Highway)。
Remove ads
结构
东南公路为六线双程的高速公路,并以混凝土分隔两边车流。而师云砵桥(Swanport Bridge)一段为四线双程。东南公路亦设紧急刹车带,供大型货柜车紧急停车之用。当中,己连柯士文至嘉佛士一段公路设街灯照明系统。
历史

在1960年代兴建东南公路之前,来往阿德莱德、南澳州东南部及维多利亚州的车辆,必须取道20世纪初落成的单线双程道路。随着阿德莱德人口增长,继而衍生交通挤塞和安全问题。1962年,政府研究由嘉佛士为起点,兴建一条直达阿德莱德的公路。而公路终点因白加山道改善工程造价过高而引起争议。
东南公路在1965年开始动工。部份路段在工程进行期间已率先启用,第一期东行及西行行车线先后在1967年和1969年通车。而最后一期工程为兴建绕道绕过墨累桥,再连接新建的师云砵桥,并于1979年通车。
随着东南公路通车,必列者窝打线客量大幅下降,最后在1987年停止客运服务。
连接阿德莱德至嘉佛士的白加山道曲折陡峭,该路最急的发夹弯更被称为“摩鬼手臂”(英语:The Devils Elbow),不时发生交通意外;亦使新公路工程更为迫切。[1]
1965年5月16日,时任澳洲总理保罗·基廷宣布兴建阿德莱德至嘉佛士的一段新公路。其中在1998年竣工的希慎隧道以南澳洲著名艺术家及慈善家希慎(Hans Heysen)命名。而全段公路在2000年3月5日启用,由时任总理何华德主持开幕仪式。[2] 此为当时南澳州最大型的道路工程计划,斥资151亿澳元,由澳洲联邦政府全资兴建。
为应付蒙拿都(Monarto)的商业区扩展,以及前往蒙拿都动物园的人流,东南公路在1999年在蒙拿都增设出入口。[3]在2014年,当局宣布在白加山交汇处以东南四公里的宝德山(Bald Hills)增设另一个出入口,以应付白加山及拿仁(Nairne)的居住人口增长。[4][5]工程合约于2015年4月1日批出, 由 Bardavcol 承办工程。工程于2015年5月动工,两边出入口均设加速及减速线。工程造价为2700万澳元,当中1600万来自澳洲联邦政府、800万来自南澳州政府、300万则来自白加山区议会。[6]新交汇处于2016年8月15日启用。[7]
Remove ads
道路安全

当阿德莱德至嘉佛士段通车后不久,中型拖车接连发生交通意外,并引起传媒关注。虽然旧有白加山道的危险程度为人诟病,但新公路的“长命斜”以及设于山脚的红绿灯亦为驾驶者带来挑战。部份重型车辆的制动系统较弱,导致车辆在超过一定速度时难以减速;比起制动系统失灵所引致的后果更为严重。当局于其后增设落斜警告牌,提醒重型车辆驾驶者减速。不时有中型拖车被发现以时速二十至三十公里慢速落斜。
2005年,政府在东南公路每二百米装设电子限速标志,其显示可由位于阿德莱德的基础建设运输署总部直接控制,使得速度限制可因应交通情况而变更。
于2010年至2011年间,涉及货车冲落山的意外日益增长,其中一辆货车更失事撞向巴士站。政府于此后立法,于嘉佛士至旧收费广场的一段东南公路,限制五轴或以上的车辆必须使用最左线行车,其车速不得超越时速六十公里。此外,当局同时增设更多测速相机,确保货车遵照新法例。
另外,当局在两个紧急刹车带加入更多标志,鼓励司机在货车开始失控时,使用紧急刹车带。
在2014年8月,一辆货车与两辆私家车在公路山脚相撞,导致两人死亡。事后估计制动系统故障为事故发生主因。[8]
连接
东南公路位于阿德莱德的终点,连接己连柯士文道(A1干线)、砵屈殊道(A17干线)、交加道。己连柯士文道为通往阿德莱德市中心的主要取道;砵屈殊道则是绕过市中心、通往阿德莱德港;而交加道通往南部市郊。
出口及交汇处
Remove ads
图集
-
希慎隧道入口
-
东南公路东行
-
阴天的东南公路
-
嘉佛士段
-
鹰山与白加山道
参见
- 国道一号
- 南澳州公路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