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俐晖

臺灣女性天文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俐晖(Lin, Li-Hwai),台湾女性天文学家,专长领域为天文学中的星系演化研究。研究兴趣为大尺度环境对于星系演化的影响,包括星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星系团中星系的性质[1]。目前担任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2018年获得中央研究院前瞻计画[2][3],并于2023年获得第16届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的新秀奖[1][3],是第一位获得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天文学家[4]

生平

林俐晖出生并成长于台湾台北,国中因物理成绩突出保送至北一女中的数理资优班就读,大学就读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系[5]。1999年于清大毕业后,推甄至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研究所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在就读博士班的期间,林俐晖师从台大阙志鸿教授,从事宇宙大尺度结构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之后获得台大与中研院合作的CosPA计画及国科会千里马计画的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加入天文观测研究,与David Koo教授从事光学观测分析探究星系的演化[5][1]。并在2003年以研究题目“高红移的星系结合率与星系间交互作用的探讨”获得第一届吴健雄奖学金[6][7]

2006年林俐晖于台大物理学研究所毕业后,先后在台湾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在2007年回台后,林俐晖在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2009年在该单位担任助理研究员。2016年林俐晖成为中研院天文所的副研究员且获得终身职[7],2021年至今为该单位的研究员[3]。与此同时,林俐晖于2020年起担任台湾物理学会的女性工作委员会(前名物理女性委员会)之委员[8]

Remove ads

学术成就

2014年至2020年林俐晖投身于第四代史隆数位巡天计画(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IV;简称 SDSS-IV)三个子计划之一的艋舺计画(Mapping Nearby Galaxies at APO;简称 MaNGA),在六年的计画执行期间,林俐晖团队一共取得一万多个邻近星系的空间解析光谱[9][4]。艋舺计画是运用光学集成视场摄谱仪(Integral Field Spectroscopy;简称 IFS)进行的观测计画,该技术使林俐晖团队取得星系内部地区的各个光谱,用以分析恒星星族的组成。同时该技术也能得知星系的速度场,以此掌握星系的运动情形[9]

在艋舺计画的执行期间,林俐晖团队获得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简称ALMA)的观测时间,获取星系之中冷分子气体的分布情形。林俐晖团队透过艋舺计画的资料发现,每单位面积的恒星形成速率也跟每单位面积的恒星总质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称为空间解析的主序带(Resolved Star-Forming Main Sequence;简称rSFMS)关系[9]

为了解恒星形成速率与恒星总质量的关系,林俐晖团队规划ALMAMaNGA Quenching and Star Formation(简称 ALMaQUEST)国际观测计画,并由林俐晖担任计画主持人[9]。该计画由近30位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研究冷分子气体质量、恒星形成速率、整体恒星质量的相互关系[9][1]。林俐晖团队发现冷分子气体质量与整体恒星质量呈现正比关系,称之为分子主序带(Molecular Gas Main Sequence;简称MGMS)关系[9]

透过ALMaQUEST国际观测计画的成果,并结合肯尼克特-施密特定律和空间解析的主序带关系,林俐晖团队发现恒星形成速率与整体恒星质量的关系有较大的标准差以及较小的相关系数[9]。并提出恒星形成速率与恒星总质量的正相关性,并非基本的物理性质,是透过恒星形成速率与冷气体、冷气体质量与恒星质量的关联性而来[1][9]

林俐晖致力于星系演化与形成、星系交互作用、星系团等天文学领域的研究[3],于2018年获选中央研究院前瞻计画,题目为“运用大型巡天计画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10]。2023年林俐晖获得第16届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的新秀奖[1][3],是第一位获得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天文学家[4]。在星系研究的主题上,林俐晖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简称ApJ)和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简称MNRAS)等期刊中总共发表超过一百篇论文[5][1]

Remove ads

家庭

林俐晖的双亲皆曾于国立师范大学物理学系任教,且林父对天文学怀有兴趣,使林俐晖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开始接触天文领域知识。例如林父会以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宇宙天体的运行,使林俐晖的童年浸淫于天文知识[5]

林俐晖的丈夫同样任职于中研院天文所,两人育有一儿一女。林俐晖会带孩子一同学习网球,同时她的教育理念强调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热忱,希望让孩子成长于活泼且多元的环境[5]

轶事

林俐晖就读硕士班时原先想投入光学的物理研究,但面临到指导教授准备退休的处境。另寻其他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在友人的牵线下使林俐晖参与台大阙志鸿教授的宇宙学专题讨论,对该领域深感兴趣,因而投入天文学的研究[4]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林俐晖在大四时修完必修课时,选修大量文学院的课程。在进入中研院天文所工作后,也曾至台大进修推广学院修习“苏东坡的艺术人生”课程。林俐晖欣赏的文学家是苏东坡,在苏轼的作品中她最喜欢的篇章是《记承天寺夜游》[4][5]

2023年林俐晖获得第16届台湾杰出女科学家新秀奖时,提及希望学术界能够推动多元共融与包容性的精神,让女性研究员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入科研工作。并且感谢同事的支持,使她得以兼顾家庭和研究工作。同时林俐晖鼓励有志从事科学的女性学子,除了培养足够的热情和兴趣,也要保持正向的态度[1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