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昭庚
臺灣中醫師、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院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昭庚(1947年—),台湾中医针灸学者与教育家,具有中、西医师资格,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罗马尼亚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医药大学讲座教授[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专家学者及谘询顾问[3]。
其研究主题聚焦于针灸实证医学、针灸镇痛及针刺安全深度,被誉为“针刺安全深度之父”[4]。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林昭庚于1947年12月11日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秀水乡金陵村[5]。出身乡间务农家庭,父亲林江泗为碾米厂经营者,后任彰化年田水利会总务长,母亲林陈怨为家庭主妇。林昭庚就读国立彰化高级中学后,于1966年进入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就读中、西医双主修,197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中、西医师资格。早年从事外科医疗工作,后转入针灸领域,奠定其临床与研究基础。[6]
职业生涯
1978年赴沙乌地阿拉伯新吉达医院任针灸科主任,凭临床表现获颁“金袍奖”;其后曾于美国获“最佳针灸医师”荣誉并受美国国会表扬[7]。 1991年以博士论文《电脑断层扫描照相术探讨人体胸背部各穴位安全深度之研究》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台湾首位中医针灸博士[8]。
历任中国医药大学针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长庚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并受聘为罗马尼亚Oradea大学、Vasile Goldis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澳洲维多利亚大学、亚洲大学及慈济大学客座或讲座教授[9]。 他亦多次代表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会议,推动针灸纳入全球医疗体系。
学术贡献
林昭庚长期致力于针灸安全深度及中西医整合研究,提出以影像学与临床统计量化针刺安全深度的概念,建立了现代化针灸安全评估模式。 他主编《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成为全球首部中西医病名对照工具书,为世界卫生组织ICD-11 传统医学分类的重要参考资料[10]。 截至2024年,其专书逾45部,SCI期刊论文达216篇[11]。
荣誉
- 沙乌地阿拉伯王国金袍奖
- 美国“最佳针灸医师”与国会表扬
- 萨尔瓦多共和国学术贡献奖
- 李登辉总统文化奖
- 陈水扁总统题颁“功著杏林”匾额
- 罗马尼亚科学院荣誉院士
- 中央研究院第33届院士
- 史丹佛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入选
- 世界针灸联合会“杰出贡献奖”
个人生活
1978年7月16日,与陈孟秋女士结婚。2024年出版自传《做人做事做学问》,分享其从乡下孩童到国际学者的学术历程[12]。
著作
- 《新针灸大成》
- 《针灸学新论》
- 《针刺穴位深度研究》
-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
- 《日治时期的台湾中医》
- 《做人做事做学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