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8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78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78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78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78xx。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气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PAGASA)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Remove ads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在1978年,有32个热带低气压形成,其中29个成为了热带风暴。15个成为了台风。1个更成为了超级台风。
PAGASA:Atang
PAGASA:Bising
PAGASA:Klaring
PAGASA:Deling
PAGASA:Emang
爱娜斯在7月24日形成,在南海北部打转,并在7月29日以瞬间最大阵风风速60 mph的强度在中国登陆。[1] 不久在7月30日消散。爱娜斯令香港天文台四日内两度挂起八号风球,并曾先后悬挂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四个方向的八号风球,为1946年有持续记录至今的唯一一次,并在香港导致3人死亡,134人受伤。[2]
PAGASA:Iliang
PAGASA:Loleng
PAGASA:Miding
PAGASA:Norming
PAGASA:Oyang
PAGASA:Pasing
PAGASA:Ruping
PAGASA:Susang
PAGASA:Tering
PAGASA:Uding
PAGASA:Kading
热带低气压28W在10月15日形成。在10月18日,其增强为一热带风暴。丽妲在10月19日增强为一台风。并在10月23日达至5级台风的水平,其中心气压只有880帕斯卡,只和1979年台风泰培 (1979年)所创的纪录高10毫巴。在维持巅峰强度三日后,丽妲减弱为一4级台风并在吕宋沿海登陆。丽妲维持台风的强度横过菲律宾并以台风强度的下限进入南海。丽妲之后缓慢减弱并在越南沿海消散。丽妲在菲律宾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和人命伤亡,但具体数字不明。
PAGASA:Esang
爱丽斯于12月31日晚间在赤道以北约280公里处形成,移至赤道以北约350公里处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初时大致向西北移动。它于1月2日上午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1月3日凌晨进一步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及转向北移动。当日下午它减弱为热带风暴,但于1月4日上午重新增强强烈热带风暴及转向西北偏西移动。爱丽斯于1月6日下午增强为台风,并于1月8日上午强度达到第一次颠峰,十分钟最高持续风力为每小时约180公里。其后爱莉丝缓慢减弱,1月9日晚上再一次爱丽斯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但它随即于1月10日凌晨重新增强为台风。1月12日凌晨它的强度达到第二次颠峰,十分钟最高持续风力为每小时约163公里,该强度维持至1月12日下午。其后爱丽斯逐渐减弱,它先于1月13日上午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及转向东北偏东移动,再于当晚减弱为热带风暴及转向东移动。随后爱丽斯于1月15日上午在雅蒲岛之西北偏北约760公里处减弱为低压区。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PAGASA:Weling
PAGASA:Delang
热带气旋名单
|
|
|
|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