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雷斯利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雷斯利龙属
Remove ads

格雷斯利龙属名Gresslyosaurus,意为“阿曼兹·格雷斯利英语Amanz Gressly的蜥蜴”)是蜥脚形亚目板龙类恐龙的一个,生存于晚三叠世的法国、德国、挪威格陵兰瑞士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巨型格雷斯利龙(G. ingens)正模标本NMB BM 1、10、24、53、530-1、1521、1572-74、1576-78、1582、1584-85及1591由阿曼兹·格雷斯利英语Amanz Gressly于1840年左右在瑞士北部晚三叠世(诺利阶晚期至瑞替阶)特洛辛根组英语Trossingen Formation诺伦梅格组英语Knollenmergel Formation发现,[2]而正模标本更多部分则由未知收集者于1915至1942年间发现。[3]巨型格雷斯利龙是由吕蒂迈尔英语Ludwig Ruetimeyer(1857年)命名并描述。[4]

普氏格雷斯利龙(G. plieningeri)最完整遗骸是于1982至1994年间在法国夏林斯泥岩组英语Marnes de Châlins Formation收集,而正模标本SMNS 80664——一组颅后骨骼——则是由普林宁杰于1847年从德国特洛辛根组收集。[5]普氏格雷斯利龙是由Huene英语Friedrich von Huene(1905年)命名并描述。[6]

强壮格雷斯利龙(G. robustus)正模标本UT (GPIT) B是一组颅后骨骼,由奎恩施泰德英语Friedrich August von Quenstedt于1879年从瑞士特洛辛根组收集。[6]强壮格雷斯利龙是由休尼英语Friedrich von Huene(1905年)命名并描述。[6]

托氏格雷斯利龙(G. torgeri)正模标本HMN MB III是一组颅后骨骼,由耶克尔英语Otto Jaekel于1909或10年从德国特洛辛根组的一个板龙尸骨层中收集。[7]托氏格雷斯利龙是由耶克尔(1911年)命名并描述。[8]

Remove ads

分类

格雷斯利龙最初由吕蒂迈尔(1856年)根据瑞士北部晚三叠世(诺利阶晚期至瑞替阶)诺伦梅格组发现的颅后遗骸命名为“格氏慑龙”("Dinosaurus gresslyi"),但由于此名是在一篇摘要中被描述,因此仍为无资格名称。[2]鉴于“Dinosaurus”一名已被用于命名某种合弓纲,吕蒂迈尔(1857年)故将该材料正式描述为巨型格雷斯利龙。[4]

莱德克(1888年)将格雷斯利龙列为镰齿龙的异名,但休尼(1908年)移除了归入镰齿龙(作者将其归入兽脚类)以及格雷斯利龙和板龙的蜥脚形亚目材料。[9]

大量研究者(如斯蒂尔1970年)均认为该属有效,但加尔东(1976、1985及1986年)根据与德国板龙材料的比较将其视为板龙的异名。[10][11][12][13]莫塞尔(2003年)发现格雷斯利龙与板龙并不代表同一个属,劳赫等人(2020年)则在施莱特海姆龙的描述中发现该属与格雷斯利龙间存在大量区别。[3][14]

Remove ads

与格雷斯利的关系

奥斯瓦尔德·黑尔在其1865年著作《Die Urwelt der Schweiz》中指出,阿曼兹·格雷斯利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住进精神病院,且一直受到自己变成与自己同名的恐龙——格雷斯利龙的幻觉的折磨。[15]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