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山玉虚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山玉虛宮map
Remove ads

23.5818279°N 120.5567823°E / 23.5818279; 120.5567823

事实速览 梅山玉虚宫, 基本信息 ...

梅山玉虚宫,是位于台湾嘉义县梅山乡(旧称梅仔坑)市区的一座庙宇,主祀北极玄天上帝。相传为中国武当山随奉北极玄天上帝尊身渡海来台。每年农历三月是玉虚宫的香期,许多虔诚的信徒与全国各地庙宇都会相继来玉虚宫进行参拜与刈香仪式,为当地的盛事。

玉虚宫在嘉义梅山立足超过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757年),为当地与邻近五十三个村庄的信仰中心,也是台湾北极玄天上帝重要信仰庙宇之一,历史上曾遭遇两次地震,幸得信徒支持才能顺利重建。

Remove ads

历史

据《嘉义县志》记载,梅山玉虚宫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地方上为祈求住民安宁,并因祈愿避免毒蛇咬毒厉害及恶疫流行起见,崇奉北极玄天上帝,并由董华奉祀于自宅,另有李绍等人筹组元宵柑灯会加以支持,至嘉庆末期,由卢光顺、何春梅等首倡建庙,捐助响应者达到五十三庄之众,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建成“玉虚宫”,于道光年间又有扩建的工程。

明治三十九年(西元1906)梅仔坑发生大地震,庙宇因之倒塌,遂由林郑友梅(梅仔坑保正)、吴春委(梅仔坑区长)、江匡国(梅仔坑保正)、杨占春等邀集乡民发动重建募款,以当乡住民为基本募款对象,遍及附近村庄信徒,于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在现今庙址重建完竣。但在此年也发生了梅仔坑与古坑崁头厝地区的械斗事件。

此次械斗事件起因于,崁头厝与梅仔坑共同供奉有老帝爷与二帝爷神像,两地人民共同建庙于梅仔坑(梅山) 街上,并且在每年农历三月一日崁头厝玄天上帝庆典时,会到梅仔坑恭请二帝爷神像前去参与祭典。到了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此年崁头厝依旧迎请二帝爷前往崁头厝,但是地方上却有一些传言指出崁头厝将不归还二帝爷神像,以及梅仔坑地区不再让崁头厝人民到玉虚宫迎请二帝爷,两地百姓因此发生冲突,并惊动事竹头崎及斗六两支厅长调解,决议老帝爷留座梅仔坑庙宇,二帝爷则座崁头厝新庙,逐年仍于旧历三月初一日崁头厝向梅仔坑恭请老帝爷前去祭典,梅仔坑人民不得阻挡,越日理当送回梅仔坑庙宇,如梅仔坑旧历三月初二日有欲向崁头厝恭请二帝爷前去祭典,崁头厝人民不得阻挡,越日理当送回崁头厝庙宇,以后二处人民必得一团和气。[1]

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二月十七日,又遭受中埔大地震影响,拜殿因而被震倒损毁,当时限于建材缺乏,仅为维持宫务而进行简单之维修。 战后由吴泉洝担任第五任管理人,接掌宫务整修庙貌,并于民国四十五年 (西元1956)重修油漆彩绘。民国五十五年(西元1966)蔡肯连任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鉴于宫宇历久,失修圯倾堪虑亟待重建,乃提经管理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临时信徒代表大会,决议于民国五十九年(西元1970)七月十二日,组成重建委员会,同年九月三十日奉台湾省政府民政厅核准重建,遂于十一月十日拆除旧庙宇,同月十九日破土奠基,十二月一日升梁开工,历时两年,总工程费新台币三百馀万元,于民国六十一年(西元1972)十一月八日落成,焕然一新而为现今之庙貌。[2][3]

Remove ads

祀神

奉祀神祇有北极玄天上帝中坛元帅城隍爷注生娘娘虎爷神农大帝土地公三官大帝康元帅赵元帅文昌帝君武财神月下老人斗姥神君北斗神君都雷太岁元帅六十太岁神君等。[4]

相关谚语

“梅坑帝爷、嘉义城隍、打猫大士”[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