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嗣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幼淑,号景欧[1]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事实速览 杨嗣修, 籍贯 ...

生平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廷试后,连丁父母忧,万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诏册封崇、益二王。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迁户部主事。万历己未(1619年),迁湖广衡州府知府,天启壬戌(1622年)调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迁山东海防道副使[2]。丙寅(1626年),升陕西布政司东路神木参政、陕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为宁夏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荒,延绥缺饷,固原兵变发生,杨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弹劾,于崇祯二年正月回籍听堪[3]

杨嗣修返乡后,发展教育,设立义学。在沁河渡口,捐资购买船只,用以济人。捐资修河治渠,发展农业生产。崇祯十三年大饥荒,他设粥蓬赈济,收留弃婴,贱粜种子,救活人无数[4]。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击败孙传庭官军后,横扫山西河南,怀庆府及左右的县城均被攻破,当地的官绅被全部掳掠到陕西西安。时年八十一岁的杨嗣修全家也被迫迁到西安,关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长达五十日[5]。杨家在一日夜中逃出,从武关出关渡河,入闻喜、阳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内。清军入关后,其子杨挺生被任命为平阳府推官,将杨嗣修接到官署奉养,但一月后即病逝,时顺治五年,享年八十五[6]

Remove ads

家族

原籍山西洪洞县,七世祖杨九老始徙居河内。曾祖杨伦。祖父杨来勤,生二子:杨棣、杨桐,同为庠生,杨嗣修即杨棣之子。母亲赵氏,継母陈氏[7]

原配孙氏生长子杨挺生,侧室刘氏生次子杨尊生。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