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家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家村
Remove ads

杨家村(英语:Yeung Ka Tsuen),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十八乡黄泥墩南面,是一条客家围村。杨家村位置偏远,并没有车路到达,需要从侨兴路末端走田中小径进村。

Thumb
杨家村田中小径

历史

杨家村背靠大榄山,以一座客家围屋“适庐”为中心。适庐是一座二级历史建筑,建于 1936 年,由藉贯广东梅县的两名印尼华侨兄弟杨卫南及杨竹南拥有。[1]

杨家村建筑物属典型客家围龙屋,布局两堂两横。大宅“适庐”位于正中间,主厅设有家祠“敦敬堂”。杨家村右堂之对联为“适居邻里仁为美、庐境人环治不孤”、左堂之对联为“适居新界疑华界、庐结他乡仿故乡”。[2]正门的横匾上写著“杨家村”,有一幅对联“杨开晋代,家派梅州”。杨家村正门与主楼并不是呈水平方向,而是特意扭向东北面,即面向梅县的方向。[3]

香港日占时期,杨屋村是东江游击队其中一个根据地。杨屋村位处是游击队“西路交通线”其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曾协助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中国文化界人士逃离日军。作家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记述:“1942年1月9日,茅盾夫妇等人被游击队带到皇后大道东的临时集中点,扮成难民模样,通过日军检查站,在夜幕掩护下登上停靠在避风塘的驳船,与邹韬奋等人会合。10日凌晨,他们分乘3艘小艇迅速冲向九龙,并在油麻地佐敦休息。11日和12日,他们经荃湾,到元朗十八乡的适庐歇息一晚,再渡过深圳河。”[4][5]

1942年夏天,日军接报前来扫荡,游击队闻讯迅速携同枪械撤离至适庐后的担柴山藏匿起来。日军搜寻游击队未果,便把杨竹南押走囚禁一个多月,日军对其施以酷刑,企图逼他供出游击队情报。杨竹南坚决不从,坚称不知情,日军最后只好将他释放。[6]

时至今天,杨竹南已举家搬回印尼侨居,直到终老。而杨卫南的后人则仍居于杨家村。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