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楚共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或作楚恭王,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龚王[1],芈姓,熊氏,名审,春秋时代楚国国君。楚庄王之子,而后参与了鄢陵之战。
生平
- 即位时年幼,由重臣令尹(相当于丞相)子重专政。
- 楚共王六年(前585年)发生“子仪之乱”,大夫析公逃到晋国,成为谋士,这是“楚才晋用”的典故。
-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6月,在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西南),晋楚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鄢陵之战,楚共王中箭,眼睛负伤,公子茂成了俘虏,军帅子反自杀。
前560年,楚共王生了病,告诉大夫们说:“我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就做了一国之君。生下来十年先君楚庄王就去世了,没有来得及学习师傅和保傅的教训而承受了继承王位这许多福禄,因此缺乏德行而丧失了先君的霸业,在鄢陵之战损失了军队,让国家蒙受耻辱,使大夫们担心,这都是我的罪行,都够严重的了。如果由于大夫们的福气,我得以保全首领而善终,在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祢庙中追随先君,只能请求给予‘灵’或者‘厉’的恶谥了,请大夫们选择吧。”楚国的大夫们没有人回答,楚共王下达五次命令以后才答应了[2][3]。
这年秋季,楚共王去世,等到下葬的时候,令尹子囊和大家商量谥号,有的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不行,侍奉君王的人,要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而不能依从他的过失,国君是用‘共’来命令的,怎么能不用这个字呢?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驾临而治,安抚着蛮夷,大规模的征伐南海,让他们从属于诸夏,这份光荣可以说很大了,有这样的光荣,又知道自己的过错,可以不说是共吗?如果首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请以‘共’为谥号。”大夫们都听从了他的意见[4][5]。
Remove ads
家庭
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公子昭、公子围、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没有嫡长子可立。于是祭祀以占卜吉凶,共王暗中和巴姬在宗庙内埋藏一块璧玉,然后召见五个公子斋戒入内,公子昭跨璧而过,公子围用手肘爬过,公子比、公子黑肱都远离璧玉,没有从上面经过。公子弃疾年幼,被抱进庙,一拜再拜都正好压在璧上,最后果然由公子弃疾一系继承了楚国的王室。
前任: 父楚庄王 |
楚国君主 前591年-前560年 |
继任: 子楚康王 |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