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乐信·瓦旦

台灣政治人物、白色恐怖受害者,戰後臺灣威權政體下的受難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樂信·瓦旦
Remove ads

乐信·瓦旦 泰雅语Losing Watan,1899年8月16日—1954年4月17日),日本名渡井三郎日野三郎,汉名林瑞昌泰雅族赛考列克群人,日治及战后初期泰雅族菁英,致力于泰雅族族群及原住民族生活地位改善提升,捍卫“传统领域”规范外人进入山区、“还我土地”先驱,要求归还大豹社原有领土,推动山地行政一元化,提高山地行政效率。提高原住民族自治力量,提拔优秀原住民族人才,健全山地自治机构、推动山地交通、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等,提升原住民族生活及地位,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中华民国政府诬蔑丑化,网罗织罪枪决。

事实速览 乐信·瓦旦, 台湾总督府评议会员 ...
Remove ads

传略

乐信·瓦旦为大豹共同体头目瓦旦·燮促之子;其父曾领导大豹社事件。随著大豹共同体于1907年灭国,大豹社遗族被迫迁至角板山,1908年乐信·瓦旦进入角板山蕃童教育所就读,并取日本名渡井三郎。1910年转入桃园寻常高等小学校,之后前往台北习医,1921年3月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今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又在研究科研习半年,1921年10月返回泰雅族部落,历任驻守高冈角板山象鼻尖石等地区的公医,一方面从事现代医疗并且传授族人助产知识,对在原住民居住地区推展近代医疗贡献极大。另外乐信·瓦旦也常居于日本人与族人之间协调,全力争取族人享有近代文明生活方式。1929年入赘日本四国爱媛望族日野家族女子,改名为日野三郎。1945年4月乐信·瓦旦被聘为台湾总督府评议会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信·瓦旦回到祖先居住地,并且于1949年11月递补当选第一届台湾省参议员,1952年当选第一届台湾省临时省议会议员。但在参与两次大会后,于同年11月因在“高砂族自治会”(后改称“蓬莱民组解放委员会”)担任主席,负责政治工作,因主张返还原民故乡土地,被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指控为向原住民宣扬共产主义[1][2],遭中华民国政府以“高山族匪谍案”罪名逮捕下狱,同案包括邹族的政治菁英吾雍·雅达乌犹卡那雅巴斯勇·优路拿纳等人。1954年4月17日乐信·瓦旦等人被处决。

乐信·瓦旦在议会常常提案争取族群权益,如增加原住民民意代表名额、设置山地行政管理局、山地行政一元化、培养原住民人才、协助复兴山地农村生活等。[3][4][5][6][7]

Remove ads

图集

相关条目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