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奇美部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奇美部落(阿美语:Kiwit),位于台湾花莲县瑞穗乡奇美村,是原住民族委员会核定的一个阿美族部落,旧称机密社、奇密社。
地理位置
历史
根据奇美部落的起源神话,其先祖原居于道拉样(Tawrayan,位于今玉里镇三民里一带)。某日发生大洪水,男孩达邦.马瑟拉(Tapang Masera)和妹妹纳高(Nakaw)两人,坐在猪槽内漂流到基拉亚散(Cilangasan,今花莲县丰滨乡的八里湾山)。兄妹两人在此结为连理,并在此繁衍后代。后来族人自山上迁徙至山下的迦纳纳部落(Kalala,今瑞穗乡舞鹤村扫叭一带),但因当地缺乏耕地,便迁徙至现在的奇美部落[2]。也有传说认为,兄妹的三位孩子一直到大水退去后才离开基拉亚散,长子匝拉喔(Calao)在历经多次迁徙后,最终定居在拉塔(Lahtar,今奇美部落东方高台地),成为现今奇美部落“Kiwi”氏族的祖先,弟弟们则分别成为太巴塱部落和薄薄社的祖先[3]。
及至清朝时,奇美部落已经发展为一座大社,被列为“崇爻九社”之一[4]。19世纪末,沈葆桢实施“开山抚番”政策,台湾镇总兵吴光亮率兵进入东部,欲强行开辟水尾(花莲县瑞穗乡)至大港口(花莲县丰滨乡港口部落)之间的道路。此举引发奇美部落、纳纳社、阿棉社的反抗,并在大港口发生强烈冲突,史称“大港口事件”[5][6]。
由于交通不便且缺乏联外道路,直至1964年才有电气供应,1992 年才开始有电话。1986年,瑞港产业道路开通后,奇美部落才有较正式的联外道路。也因为如此,奇美部落一直保留较为传统的生活型态及祭典文化,到1980年代仍有许多居民居住于茅草屋中[7]。
Remove ads
人口
部落的族群主体为秀姑峦阿美族人。2018年,该部落共约有120户,人口数396人,原住民人口256人,占总人口百分比90%。在原住民中,阿美族占66%,布农族22%[1]。
部落名称
奇美部落的原文“Kiwit”源自于阿美语“海金沙”之意。清朝时期汉人将其译为“奇密”、“机密”、“芝密”。光绪5年(1879年)起正式称为“奇密”。昭和12年(1937年)复改为“奇美”[8]。
建筑与建设
奇美部落拥有一座泛舟休息站,供秀姑峦溪的泛舟游客休息[1]。2007年10月13日,奇美原住民文物馆成立,供文物展示及典藏[9][10]。
参见
- 奇美国民小学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