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权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权会(490年代—570年代),字正理南北朝北齐学者,河间郡鄚县(治今河北省任丘市北)人。

权会志向高洁,性情沉稳文雅,举动遵循礼仪规范。年少时学习郑玄注《周易》,深入探究其中深奥隐秘的义理,精妙地领悟了其中幽深微妙之处;对《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他也能通晓其中文辞与义理,学识广博完备;同时,他还懂得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的 “风角” 之术,能精妙辨识天象变化所蕴含的征兆。

东魏武定初年,权会被本郡举荐为孝廉,在策问考试中位列上等,初次为官便担任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荐他做自己的馆客,对他十分敬重,还让自己的世子崔达拏以对待老师的礼仪侍奉权会,权会也因此声名远扬。崔暹想举荐权会与马敬德等人担任诸王的老师,权会性情恬淡安静,不羡慕荣华权势,以做官为耻,坚决推辞。崔暹也明白他的心意,于是不再举荐。不久,权会接到尚书府的文书征召,参与撰写国史,并监管太史局事务。北齐皇建年间,他转任中散大夫,其余职务不变。

权会担任的职务虽然繁多,但从未中断讲学授业。他性情温和怯懦,平日里好像不善言辞,可一旦遇到时机,应对他人的诘问辩驳时,却能应答如响,反应迅速。他言行必定依据古训,言辞从无虚妄,因此被儒家学者推崇。当时,贵族子弟中仰慕他品德道义的人,有的直接到他家中求学,有的寄宿在他邻居家,利用白天黑夜的空闲时间,跟随他学习。权会总是愉快地为他们讲解阐说,从不懈怠。尽管权会懂得风角之术、能辨识天象,但在私人居所中,从不提及这些内容;学生中有请教的,他也始终不讲解。他常说:“这类学问可以理解,却不可言说。各位都是贵族子弟,不会凭借这种技艺谋求仕途,何必多问呢?” 权会只有一个儿子,也不把这种方术传授给他,他就是如此谨慎周密。有一次,权会让家人出门远行,过了很久都没回来。出行的人返回时,眼看就要到家门口,却遇上大雪,只好在别人家中暂时歇息。当时权会正在学堂讲学,忽然有一阵旋风快速刮来,把雪花吹进屋内。权会笑着说:“出行的人已经到了,不知为何中途停留。” 于是派人到某个地方去寻找,结果正如他所说。权会每次为别人占卜,无论事情大小,结果必定应验。但他只用《易经》的爻辞、彖象来辨别吉凶,关于《易经》占卜的其他相关内容,始终不再多提。

权会原本出身贫寒,家中没有仆役。起初担任助教时,总是骑着上下班。而且他负责的事务繁多,常常需要四处奔走,等到处理完公务回家吃饭,往往天色已晚。有一次,他夜里走出城东门,当时更漏已尽(已是深夜),权会独自骑着驴。忽然出现两个人,一个人牵住驴头,一个人跟在后面,好像是来帮忙的。这两人行动轻飘,与常人不同。渐渐地,权会偏离了原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他心中十分奇怪,于是诵读《易经》上篇。还没读完一卷,前后跟随的两个人突然消失了。权会也不知不觉从驴上摔下来,随后陷入昏迷,直到天亮才苏醒。这时他才发现,摔驴的地方就在城外,距离家只有几里地。

权会有一个儿子,字子袭,聪明机敏,治学勤奋,年幼时就有成年人的器量。可惜儿子不幸早逝,送葬的人都为这件事悲痛不已,权会却只哭了一次就不再悲伤,当时的人都推崇他通达天命、安于世事的态度。北齐武平年间,权会从官署返回自己的宅第,在路上毫无缘由地从上摔下来,从此不能说话,随后突然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他曾注释《易经》一部,在世间流传。权会一生都害怕骑马,后来因地位声望所迫,不得不骑马,最终果然因骑马出事而离世。[1][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