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实行共和电报,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隆裕太后与拥护帝制王公大臣,对清廷的宣统退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政府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幕僚徐树铮起草。

第一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行省相继独立,11月袁世凯率领北洋军拿下汉阳,革命党人透过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向袁世凯寻求和谈,12月两方开始谈判,是为南北议和,1月20日清室优待条件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体仍待召集国会进行公决。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第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第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第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1]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北洋新军军官47人(详下)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公族等各少数民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是为《要求共和第一电[2],更通知唐绍仪转达伍廷芳,请革命军遵守停战,免误大局[3]。据2月2日伍廷芳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称唐绍仪电询段祺瑞赞成共和清军将领名字,共得48人,帮办天津防务张怀芝、正定镇总兵徐邦杰已同意,但覆电迟误,所以未有列名[4]

Remove ads

第二电

清帝退位将成定局之时,一些王公大臣仍坚决反对。为排除这些阻力,段祺瑞等人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即“兵谏”,威胁京师与王公性命。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