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安促进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民安促进会是1967年香港六七暴动期间由新界乡议局属下各乡事委员会成立的地方安防组织,并且得到新界理民府及香港警务处新界区警队公开表态支持[1],民安促进会的成员由地方的村民和居民自发参与,目的是协助香港政府维持新界乡郊地区和平稳定,防范香港左派团体破坏新界村落的安宁和稳定[2],有部分民安促进会还组织地方居民建立纠察队、护卫队[3],声言如有左派份子作出政治恫吓、煽动乡民或居民,各地方的民安促进会将以地方民众的实力,予以反击,并与港府治安当局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地方平靖[4]。


设立背景



1967年年初,由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日趋炽烈及澳门左派在一二·三事件成功夺取澳门政局的主导权[5],香港工委受到鼓舞[6],要在香港也发起类似的骚乱[7],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及副社长祈烽在内部会议总结澳门左派的斗争成果时[8],声言也要在香港“大干一场”[6],新华社香港分社和左派阵营便开始积极寻找挑起骚乱的机会[5],同年5月位于新蒲岗大有街的香港人造花厂分厂发生罢工,左派团体介入并成功利用劳资纠纷发起骚乱,同月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杨光成立简称“斗委会”的“港九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9],利用最初由劳资纠纷引起的警民冲突,转变成颠覆香港政府的连串骚乱[10],可是左派团体发起的罢工及集会始终未有得到普罗市民的响应[11],左派集会的规模越来越小,斗委会却于同年7将其武斗升级为城市恐怖主义活动在港九新界发动连串炸弹袭击[12][13],在真假炸弹浪潮的半年间[14],最少有8,074个真假炸弹被放置在香港各区街头或被投掷[15],当中有1,167个是真炸弹[16]。左派份子在六七暴动发动的首次炸弹爆炸发生于7月12日的大埔乡事会会所,目的是要破坏组成大埔民安促进会的会议,幸而当日会议临时改期,与会者才幸免于难[17],左派份子发动的炸弹浪潮至同年12月随六七暴动而被平息时[18],在这半年间已酿成包括儿童在内的15人被炸弹炸死[注 1],还有数百名无辜市民被炸伤,部分人更因而失明或身体残障[19]。
Remove ads


六七暴动期间作为新界乡郊事务谘询组织的新界乡议局采取支持香港政府的立场,协助打击斗委组织的恐怖活动[20],时任乡议局主席彭富华多次公开发言呼吁各乡事委员会要支持港府施政[21],并且抨击香港左派团体利用香港人造胶花厂的工潮发起暴动[22],因而被左派份子称为“汉奸”[23],而当时包括大埔乡事会在内的乡事委员会也普遍支持港府打击左派团体的不法活动[24],大埔理民府长官鲍富达在6月11日致函大埔乡事会感谢支持港府[25],大埔乡事会前主席俞福在6月23日公开劝告乡亲父老切勿被左派团体散播的谣言煽动,新界村民要过宁静安稳的生活,要坚决支持香港政府维持社会秩序,不让左派份子在新界滋事[26]。 为打击左派一少撮人在新界搞事及左派报纸造谣,粉岭、元朗、荃湾等地区纷纷筹备成立民安促进会,协助警方维持乡郊地区的治安,防范左派份子扰乱乡村秩序,有部分乡事会在成立民安促进会后,还由村民及居民组建纠察队、护卫队严防左派份子到乡村滋事及破坏乡郊地区安宁[27][3]。
设立情况


1967年6月中旬,新界乡议局主席兼粉岭乡事委员会主席彭富华和元朗乡绅及20位社团首长,与所在地区的理民府磋商组成民安促进联会的事宜,并且与助理警务处长及新界区总警司会面,交换意见,民安促进联会的组织章程包括设立一支“民安纠察队”协助维持地区治安[4]。

- 协助政府维护地方治安及法纪;
- 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 维持民食安定及供应;
- 地方真实情况的报导。
筹建草案:[4]
- 凡本区内注册社团及乡事委员会辖下村落都可申请加入;
- 申请参加的社团及村落,须要按指定格式递交志愿书,并同意及签署安全互助公约;
- 参加者其所指派的出席本会代表即为本会委员,每单位人数由委员会决定;
- 本会设正、副主席各一人,以下分为总务、财务、通讯及公安等四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干事若干人。
- 本会为求消息灵通,得视情况设立通讯网;
- 本会得视现实环境,设立安全纠察队(又称安全防护队);
- 纠察队的编成及服务规则,须由委员会通过,并呈报治安当局备查;
- 本会委员及职员均为义务性质,不支薪酬,但因公之必须费用,则可核实开支;
- 本会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常务委员会于执行机构;
- 财务筹募办法,经常费用有个参加单位科派,安全互助基金的筹措办法,数额由委员会会议决定;
- 安全互助基金是应急动员开支,倘因时局演变必须动员更多人力工作,现存基金不敷支付时,则再扩大筹募;
- 本规程经委员会通过施行,并呈报理民府备查。
Remove ads

1967年6月21日,元朗理民府与元朗七乡代表举行每月例会,包括八乡、十八乡、锦田、厦村、屏山等乡事委员会正副主席,经过讨论后,各乡事代表一致通过决议,支持政府维持地方治安之措施,同时基于元朗区实行安全互助之需要,决定由元朗七乡合作成立民安联合促进会,并且得到民政署及元朗理民府表达支持,当日签名支持组成元朗七乡民安联合促进会的乡绅代表包括陈日新太平绅士、文柱石、梁干、黄金业、蔡创业、文满源、邓佩琼太平绅士、林彦、黎锦源、邓大禧、陈素、邓合穗、冯火粦、邓英奇、邓兆亮、邓正穗、文静涛、邓乃文、邓堂镜、林则文、刘皇发、邓志良等[1]。6月22日,元朗民安联合促进会发言人陈日新太平绅士发表声明,谴责左派团体利用香港人造花厂的工潮发起骚乱,搞到交通停滞,影响百业,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打击[2],又称“如果是劳资纠纷,为何不坐下来好好商量,但一少撮人刻意小事化大,发起暴动、打人放火、毫无理性,将小小问题扩展到危害全香港市民,除了别有居心去制造动乱,还有什么!”元朗民安联合促进会的成立表明新界团结,与港府合力铲除危害社会的不良份子[2]。6月23日,元朗民安促进总会宣告成立,邓乃文出任主席,邓亦身兼屏山乡事委员会主席[28],副主席由周自重、庞国炘出任,翌日有150名居民加入元朗民安促进总会的护卫队[3]。
1967年7月21日,元朗及屯门区属下的20条村宣告联合成立民安促进会,元朗和屯门的20条村都已成立本身的民安促进会,并各自设有正副主席,而该区的40馀名乡亲父老在下午3时于元朗理民府会议厅举行会议,并由屯门乡事会主席陈日新太平绅士主持,元朗理民官锺逸杰及元朗总部警司麦乃勋亦有莅临列席,会后决定由20条村联合组成民安促进会[29]。
Remove ads
荃湾区于1967年6月中旬筹组社团联谊会,目地乃协助政府施政,维持地方秩序,守望相助促进社团联谊及居民福利。发起社团联谊会的共有14各团体,包括荃湾商会、北桥福利会、荃湾体育会、荃湾工厂联合会、新荃街居民会、惠州同乡会、文化协进社、小贩同业会、青衣岛华侨联谊会、潮州福利会、荃湾国际联青社、东莞同乡会、肉行商会、新界学界体协荃湾分会等。筹委会已经成立,于6月19日在荃湾雅丽珊社区中心二楼召开会议,并由惠州同乡会理事长黄继富主持会议[4]。6月27日,筹委会通过组织章程成立荃湾社团联会,并且设立公安部防护队[30]。
大澳地方人士为安定地方治安及粮食供应,于6月27日组成民安联合促进会,并已有6千居民签名参加,占当地居民的90%以上。大澳民安促进会的宗旨是协助政府维护地方治安及法纪;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维持民食安定及供应;确保反映地方真实情况之报导。促进会又表示已经在港府协助下将地方热心人士购买的一批白米运送到大澳,再以公价出售给当地居民,以稳定民心,粉碎谣言[31]。
至1967年6月29日,粉岭、元朗、荃湾及西贡,先后组成民安促进组织。大屿山除了最多村民聚居的大澳外,梅窝、大屿南、东涌也组成了民安促进会,并于早上派出代表到新界民政署开会,各乡郊团体代表均表示支持港府,维护社会治安,新界民政署署长景韩对各地方居民组成民安促进会表达谢意[32]。
1967年7月10日,上水区乡事委员会兼上水区社团代表于上午10时在大埔理民府开会后,宣布成立上水区民安促进会,该会的成员包括上水区乡事委员会、石湖墟商会、石湖墟肉行商会、石湖墟田料米行业商会、上水区体育会、东莞同乡会上水分会、张氏宗亲会新界分会、上水古洞商会等。上水区民安促进会会长由张人龙出任、主席廖润琛、副主席陈林培。上水区乡事委员会兼上水区社团表示,鉴于九龙的暴乱已由劳资纠纷转变为政治行动,已经波及乡村,谣言纷飞、物价飞涨,此次左派动乱事件有不法之徒,目无法纪,报章也通过标语肆意宣传,鼓动无知的左派民众,破坏社会安宁,因此成立本会协助维护法律之尊严,确保地方安定[33]。
1967年7月12日下午5时,大埔乡事会会所原定举行民安促进会选举,但因为大埔乡事会主席黄源章发出民安促进会委员选举的开会通告后[17],接获情报有人会采取暴力手段破坏选举民安促进会委员的会议,于是暗中通知委员当日的会议取消,岂料当日原定举行会议中的下午5时25分会议室旁的储物室发生计时炸弹爆炸,也是左派团体发动六七暴动以来首次由炸弹袭击造成的爆炸[34],爆炸对会议室造成严重破坏,所幸会议临时改期,因此无人死伤[35]。
1967年7月17日,大埔墟及邻近各区的社团与商界领袖,连同各氏族代表,宣布成立大埔区民安促进会[36],协助政府维持治安,组成促进会的团体共有会员达7万多人。大埔区民安促进会由邓若璠出任会长、黄源章担任主席,邓普生、马樊顺、邓栋华和苏廼烈为副主席[37],其后由大埔乡郊村民及居民组成防卫队[27]。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