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生书院
香港九龍城區的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民生书院(英语:Munsang College,MSC)创校于1926年,属英文中学,是九龙城区传统名校,亦是香港少数拥有幼稚园、小学及中学的九龙男女学校,也是经历香港日占时期的学校。民生书院是该区第一所西式学校。幼稚园及小学为私立学校,中学部为资助中学,以英文授课。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校园占地16,800平方米,拥有操场、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室内运动场及室内游泳池等,设备非常完善。学校以基督教为学校宗教信仰;但不隶属于任何宗教团体,中学部是香港教育局特许的114间英文授课中学之一。幼稚园更为全球十三所获福禄贝尔认证的幼稚园之一。
其中加建H座(新翼大楼)的新楼梯已于2017年的毕业礼前落成正式启用,E座(黄映然纪念楼)的重建工程则于2020年12月14日完工,供小学部用,学校有更多课室、多用途室、图书馆及室内运动场,游泳池改为室内,而一座新加建礼堂的工程已于2023年落成,亦附有室内运动场。
Remove ads
创校历史
民生书院最初由绅商曹善允提倡兴建。1916年曹善允与其他商人组成之启德营业有限公司正著发展九龙寨城对开的九龙湾北岸地带,名叫启德滨。曹善允有感当时九龙城居民缺乏接受西学的机会,于是开始积极筹款兴学。后获得启德营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区德(又名区泽民)逝世后从遗嘱馈赠的10,000港元,及与曹善允同是启德营业有限公司董事的莫干生捐出10,000港元。 在筹得足够资金, 并得到当时圣保罗书院校长史超域牧师协助下,学校在1926年于启德滨创办,首任校长为黄映然先生。
为纪念区德(区泽民)和莫干生两人对创校的贡献,以两人名字最后一个字,为学校取名民生书院。曹善允获推举出任校董会主席。学校初期租用民国政治家伍朝枢在启德滨的物业作为校址,至1939年部分迁到九龙城现名东宝庭道自资的校园继续办学。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学校停办,东宝庭道校舍被日军侵占,作为日军警备队司令部,日军移平启德滨所有建筑物,扩大启德机场作战争用途。1945年香港重光后恢复东宝庭道校舍办学,亦开始重建校舍及增加校舍。学校内的唯一车路亦以干生大道命名,该路牌竖立于正门附近。
在1998年,经办此校的民生书院(办学团体)有限公司投得港岛西湾河一座校舍,以开办新津贴中学;一年后,该新中学正式成立,名为港岛民生书院。
Remove ads
宗旨校训
- 民生书院校训为“光与生命”'Light and Life' 及“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
- 以基督精神,办全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耶稣基督完美的人生典范。
- 重德、智、体、群、美五育发展。
- 由学生自己去领导各社(德、智、体、群、美及爱)、各学会,发挥学生领袖才干、独立处事能力,及为社会服务的抱负。
班级课程
幼稚园部共开设30班(幼儿班、幼低班及幼高班各10班),学生人数约为990人,全体教师80位,包括外籍英文老师17位及普通话老师6位。
小学部为全日制,共开设37班(小一6班 小二、小三各7班小四至小五级各6班小六5班),学生人数约为1400人,教师人数61人。
- 中学部于2018/19年度共开设30班(中一至中六各5班),学生人数为1000人,教师人数为66人。中一至中三设有两班精英班(A班及B班)。[1]
中学及小学每个课节循环有6个上学日。
公开考试佳绩
民生书院是于历届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曾出产“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达标或5**成绩)的43间学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2位。[2][3]
校友
历任校长
创校开始,中学、小学及幼稚园只设一位校长,后来小学及幼稚园分开管理。
- 陈凤鸾(1983年至1990年)
- 李永铿(1990年至1999年)
- 梁桂英(1999年至现在)
- 莫爱莲(1996年至2008年)
- 张展铃(2008年至现在)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