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氹仔光远炮竹厂爆炸大火 (193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6年氹仔光远炮竹厂爆炸大火澳门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爆炸及火灾惨剧,导致47人罹难[9]、约150人受伤[7],在澳门最多人死亡的炮竹业事故及一般火灾/爆炸中分别排第3及5位,爆炸波及附近的谦源炮竹厂三家村[10],巨响震动整个氹仔岛以至对岸澳门半岛南湾妈阁一带[11]。事故引起社会强烈回响,纷纷要求禁制取缔澳门所有炮竹厂[8],惟澳葡政府基于一旦取缔,将导致9,000馀名工人即时失业而拒绝[12],只答应严按规章加以管制[13],并要求有高安全隐患的密集厂房改良建筑密度[13],此后澳门再没有发生导致超过十人死亡的的炮竹业事故。

事实速览 日期, 时间 ...
Remove ads

肇事厂房

1930年3月29日[14]澳葡政府公开招标氹仔一幅近山土地作兴建生产炮竹厂之用,只有澳门商人罗翼常申请承批[14],同年5月3日政府核准批给[15]。1931年1月28日[16],罗翼常获政府发牌经营生产炮竹,并成立光远炮竹厂(Kuong Un Fábrica de Panchões[17]),为股东生意,同年厂房落成投入运作,销路以南洋一带为主[3]。厂房位于氹仔西坟马路(今美副将马路)东南面山脚[18],即现今泉悦花园东面、创福豪庭澳门盛世酒店的位置[19],全厂占地4,837平方米[15],厂内设有17间建筑物[20],主要为单层建筑,皆为依山坡而建,拾级而上,5间为单独[20],馀下的12间为每2间并排一起[20]。厂内设有黑药房、白药房、舂药房、入药房、入引房、打引房、浆引房、包炮房、炮壳房、货仓、泥房、男工宿舍、厨房及写字楼各1间[21],另有3间凿炮房[21],唯一位于地面的是打引房[18](即今泉悦花园东面[19]),山坡厂房范围最高点为舂药房[20],工序最危险的入药房(起炮房)则处于厂房中央位置[20]

Remove ads

事发经过

Thumb
爆炸大火位置
爆炸大火位置

1936年3月12日下午2时30分[7][2][4][6],光远炮竹厂有200馀名工人正在工作[7],以妇孺为主,其厂房中央位置的入药房,突因失慎引致连续四响猛烈爆炸[22],继而焚烧,于入药部上班的十馀名资深工人首当其冲[23],登时炸至血肉模糊。入药房爆炸连带舂药房、入引房、货仓及写字楼均完全倒塌[7],同样受波及的泥房、黑药房、厨房、浆引房及宿舍被炸毁一部份而未有塌下[20]。由于倒塌的货仓及写字楼邻近厂房唯一出入口[7],逃生通道被堵塞[7],除已死及重伤者不能走动外,馀下均无法逃出,部份更互相践踏受伤[24],酿成重大伤亡。且该厂设于山脚,石级崎岖[7],走动不易,一般妇女及小童等嚎哭并吓至不能走动[7]。死者则焦头烂额,有的头颅炸去[7]、有的手脚炸断、有的眼球裂出[7]、有的肠脏溢出[7]。爆炸巨响震动氹仔所有建筑,全岛居民均紧闭门窗[22],不敢外出,街上行人则面露惊恐,远至对岸澳门半岛南湾妈阁一带亦闻巨响[11]。爆炸同时导致该厂北邻的谦源炮竹厂玻璃窗几近尽碎[10],大量铁枝被扯弯[10],数幅围墙塌下[25],射入谦源厂的炮竹纸与炮竹在清扫时达4箱之多[10]。位于谦源炮竹厂西北面的三家村亦受波及,全村被火药烟笼罩[26],村口两间茅屋被焚[25],大量猪、牛及鸡被焚毙[26],部份屋宇震塌伤人[26],有村民被爆炸气流冲跌[26],亦有贼人趁火打劫[26]

Remove ads

救援情况

事发后,氹仔消防分局各队员及政府全体官员均出动[27],包括海岛市(今氹仔路环)市长庇利度亲自到场指挥救援工作[27]澳门半岛消防局接报后,消防一区派队员8名[28]、二区派7名[28],由局长哥士打及副局长阿慕连率领[27],乘船前往施救。因受伤人数众多,山顶医院医生米士结打[27]、护士及救护员十馀人亦渡海前赴救援[27]。副船政厅长及消防一区区长在妈阁皇家码头指挥一切[28],码头一带则结集大量市民围观[28],消防局及山顶医院之救护车一共3辆在皇家码头守候[28]。救护人员及街坊等,由光远炮竹厂用大木头车[29],前面用绳拉,后面亦有人推着,将伤者送到氹仔排角码头[29],乘政府电船往澳门半岛救治。每逢载有伤者的政府电船抵步,即分流将伤者转往山顶医院及白马行医院抢救[27]镜湖医院则只接收其后在山顶医院伤重不治者作殓房认尸之用。当各救伤车奔驰于新马路及各街道时[28],马路两旁亦挤满围观者,适时天色黯淡[28],细雨连绵[28],倍添苍凉气氛[28]。消防员抵达灾场后,即分别开喉灌救,火势直至下午5时许被完全扑灭[27]。肇事的入药房及位于最高点的舂药房损毁最严重[20],两处瓦砾被完全焚毁,剩下烧至墨黑色的地面[20],厂内积满救火水渍[20],警察封锁现场,不准闲杂人等入内观看[20],肇事厂房附近一带在灾后则满布炮竹纸壳及瓦砾等杂物[27]。署理澳督巴波沙发表声明[11],对不幸罹难者表示哀悼[11]

死伤人数

火苗扑熄后,消防员进行挖掘,当场挖出残缺不一、难以辨认的尸首23具[3],救出并送院重伤者68名(当中51人列为危殆[11],其中43人极度危殆[11]),另有2人自行到医院治理,其馀约110人受轻伤而无需或未有入院,死伤者共约200名[7]。掘出之尸体被移往三家村诊所等候殓葬[28],及后当局以挖掘工作非常困难为由,仍恐有人生葬在内,为迅速挖掘起见,即电工务局派工人26名[25],由葡籍工程师边度率领前往协助[25],消防员则工作至当晚9时许收队[25]。至3月13日早上,13人在医院伤重不治[30],13日下午至15日上午再死9人[30],15日下午2名伤者亦告返魂乏术,死亡人数增至47名[9]。其馀伤者留医一段时间后陆续出院,至4月底,医院剩下十馀名已残废的重伤工人[13],即使可出院亦不能再找工作,澳门中华总商会为此发起筹款,并向澳葡政府请求拨款协助救济[13],将死难者之孤儿,代出资送天主教会所办之儿童工艺所教养[13],使之有一技之长,其家属亦着力抚恤,至于受伤残废者,则设法将之送入残废院等慈善组织安渡馀生[13]

以下为当场挖出之23具尸体资料,另有24人在事发后3日内于山顶医院白马行医院先后伤重不治。

更多信息 姓名, 年龄(岁) ...

Remove ads

善后工作

氹仔各商店在事发后关门,翌日才恢复营业[23]。事故导致光远炮竹厂损失货物约5万馀澳门元[10]、屋宇及其他建设约4万馀元[10]。公司方面,除购足所有死者之棺木寿衣外(约数千元)[10],亦负担伤者之医疗费及无家可归者的膳食需要,保险则未有购买[10]。公司表示,此次遇难之不足16岁的男女童,并非公司雇员[10],因澳门法例规定,16岁以下人士不能入厂工作,故是次未足龄之罹难者或为厂内工作人员的子女[10],又或是途经厂房门外而不幸遇难[10]。3月15日下午1时许[36],光远炮竹公司负责人准备好首先掘出的23具尸体之寿衣棺木[36],由澳门半岛用小艇运往氹仔三家村诊所,协助殓葬的仵工有52人[31]。家属认尸后,光远派出管理层、工人等5至6人监看仵工将尸体入殓[31],并细认各尸以便封棺下葬。约下午3时,入棺工作完成,仵工到氹仔坟场掘冢[35]海岛市派出警察、水警及炮兵各1队到诊所列队送殡[35],海岛市长庇利度因此次灾情惨重而非常关注[37],特亲自偕同下属到诊所,监督仵工抬出棺木至坟场下葬。灵柩运送时,亲属哭声凄厉[37],并不停呼唤遇难者[37],约4时抵达坟场下葬[37]

Remove ads

建议取缔

Thumb
肇事位置[19]今主要为创福豪庭澳门盛世酒店

惨剧发生后,社会人士议论纷纷,除设法募捐去抚恤死难家属外,亦主张禁止全澳所有炮竹厂继续经营[38],免再生意外。有市民去函澳门中华总商会[38],再转函澳督美兰德[38],要求禁绝制造炮竹行业里最危险的白药炮(即电光炮)[38],以重视工人性命。澳门商人亦请政府禁制电光炮,因此种危险品,广东省香港均已禁止制造[13]。澳门中华总商会主席范洁朋治安警察厅厅长马耶详谈[38],马耶表示关于炮竹厂之制造炮竹,澳葡政府早有严密规条管制[8],防患未然,只是劳方或资方疏忽[8],致令惨剧时有发生,实属管理不善之过。警厅指导设立之数家炮竹厂[8],其工作地点之分配、房屋建筑之得宜[8],堪称完美,假设一旦失慎,亦只一部份损失[8],不至于波及全厂,今次光远炮竹厂之所以全部爆炸或倒塌,皆因旧式建筑欠妥善[8],虽经警察厅多次规令管制,仍因厂方财力有限而未能遵守[8],既惨剧已发生,为彻底改革以保安全计,当严令各厂紧守章则办理[8]。失事原因方面,警厅长认为根据每次失事原因,皆在黑药方面[8],因此并非外界所料因白药烈性所致[8],倘因此禁制电光炮并不可取,况且意大利最近有某大汽车厂因电油失火被焚[39],损失财产及伤毙人命无数,当地政府亦无禁止制造汽车[39],由此可见澳门禁制电光炮并非易事,加上一旦禁绝澳门炮竹厂,会导致9,000馀名工人即时失业[12],而即使只禁绝电光炮,亦会有3,000至4,000人失掉工作[39],故此政府有意严加管制[13],及令其改良建筑[13],而非全面取缔关厂。中华总商会主席则建议按照1931年二龙喉火药库爆炸事故[39],另行设会募捐,抚恤伤者家属。4月6日[40],澳门中华总商会“抚恤遇难工人会”首次召开会议,警厅长马耶亦列席,商会主席范洁朋建议炮竹厂各座建筑应有相当距离[40],以减少失事时的人命损伤;如地方不敷应用,宁可减少工人[40],亦不应多人聚于一处工作[40];澳门之宗主国葡萄牙已有劳工保障条例[40],建议澳门援照执行,如不能则应采取临时办法,使各危险品制造厂每雇用一名工人[40],则预留若干保险金并缴存政府[40],或用厂方家俱抵押作抚恤金之用[40]。最后议决两项,调查受伤工人及死者家属状况[40];进行筹募捐款,捐册由警厅盖印,分发各委员及代表,设立最低捐款成绩10,000澳门元[40]。由于是次爆炸大火给光远炮竹厂带来严重打击,导致创办人罗翼常于1938年年中出让所有股权[41],由刘一亭成为新股东[41],其后再招股合资。1940年7月1日[41],刘一亭将该厂易名为“光远恒记炮竹厂(葡萄牙语:Kuong Un Hang Kei Fábrica de Panchões[42])”,并于8月扩建厂房[41],增设一个货仓、两间工场、多间厕所、浴室及水库等[41],及将制造炮竹工序最危险的起炮房改设在厂房范围内的山坡最高位置、远离厂内其他建筑物。惟其后光远于1954年仍因失慎导致另一宗重大爆炸工业意外,造成10死20馀伤[43]。随着氹仔炮竹业的衰落[44],光远恒记炮竹厂最终在1980年代初结业[44]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