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汲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汲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

建置沿革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河内郡汲郡治所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属司州。领六县:汲、朝歌、共、林虑、获嘉、修武[1]

十六国时期,汲郡相继为(310年-318年)、后赵(318年-350年)、前秦(350年-355年)、前燕(355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后燕(384年-396年)所有,移治枋头(370年改名永昌,后复旧)。[2]

北魏时,省并汲、获嘉二县,河内郡山阳县改属汲郡。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汲县。太和十八年(494年),顿丘郡顿丘县改属汲郡。太和二十三年(488年),复置获嘉县。北魏孝明帝孝昌中,分修武县为北修武、南修武二县;分汲郡置黎阳郡,顿丘县属之。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分汲郡置林虑郡,林虑县属之。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共县改属林虑郡。至此,汲郡领六县:北修武、南修武、汲、朝歌、山阳、获嘉,治所在朝歌县之枋头城。[3]

北齐时,省并北修武、山阳、获嘉三县,馀修武、汲、朝歌三县。北周北齐后,废伍城郡,其所领伍城县改属汲郡;修武县改属修武郡。至此,汲郡领三县:汲、朝歌、伍城。[2]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汲郡,领县直属卫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卫州为汲郡,治卫县,领八县:卫、汲、隋兴、黎阳、内黄、汤阴、临河、澶水。[4]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汲郡为卫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卫州为汲郡,领五县:汲、新乡、卫、共城、黎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汲郡为卫州。[5]

Remove ads

人口

  • 晋武帝太康中(280年-289年),汲郡有37000户。[1]
  • 东魏孝静帝武定中(543年-550年),汲郡有29883户,102997口。[3]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汲郡有111721户。[4]
  •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汲郡有48056户,284630口。[5]

行政长官

汲郡太守(266年-319年)

  • 王宏,字正宗,高平人,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前后在任,任内开辟荒地五千余顷。[6]
  • 冯员,安平人。[7]
  • 张延,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被攻杀。[8]
  • 田甄,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出任。[9]

汲郡内史(319年-330年)

  • 石聪,后赵六年(324年)前后在任。[10]

汲郡太守(330年-577年)

汲郡守(577年-583年)

汲郡太守(607年-618年)

  •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以卫州刺史改号。[19]

汲郡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 赵王石勒,319年-330年在位,汲郡为赵国封内的二十四郡之一。[21]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