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汶莱国家童军总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汶莱国家童军总会(马来语:Persekutuan Pengakap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为汶莱的国家童军组织,1933年成立,1981年成为世界童军运动组织成员。刚成立时只有12名童军,1961年扩张到322名,2011年则有2,086名[1]。
历史
1933年1月,惹兰·本曼查马来学校(Sekolah Melayu Jalan Pemancha)的教师车古·马沙尔·宾·马翁(Chegu Marsal bin Maun)成立了以12位男孩为主体的童军团[2]。该校的校长,同时也是教育部门主管车古·阿旺·扎伊迪·宾·阿旺·塔哈(Chegu Awang Zaidi bin awang Taha)成为了该团团长,车古·马沙尔·宾·马翁(Chegu Marsal bin Maun)成为副团长。此为汶莱童军运动的起源。
1939年,汶莱童军总会正式登记在伦敦的英国童军总会成为汶莱分会(马来语为Persatuan Tempatan Negeri Brunei)。
1940年以前,汶莱并没有英语中学,因此希望学习英语的男孩们都会进入邻近纳闽岛的公立英语学校。这些学生的大部分人加入了该校的纳闽岛第1童军团。1940年3月17日,汶莱苏丹艾哈迈德·塔祖丁加冕即位,在汶莱当地是一件大事。时任州务大臣拿督哈吉·易卜拉欣·宾·穆罕默德·加法尔(Dato Hj. Ibrahim bin Mohd. Jaafar)邀请了公立英语学校的纳闽岛第1童军团参与这场盛事。而该团团长V·A·乔治(V. A. George)与S·N·耐尔(S. N. Nair)来到汶莱参与活动,并在大街上列队游行。为了纪念这个时刻,所有参与的童军成员都获赠纪念品[3]在童军团成员完成纳闽岛的学业后就返回家乡。他们促使了汶莱童军总会的成长。
Remove ads
细节
汶莱国家童军总会的童军铭言为“Selalu Bersedia”,也就是“准备”。
汶莱童军的最高阶级为“苏丹童军”(Pengakap Sultan)。汶莱国家童军总会的徽章附有汶莱国徽。
汶莱童军的海外与国内活动,皆记载于汶莱国家童军总会的年度报告中[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