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辅酶Q1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又称泛醌(ubiquinone,UQ[1])、辅酶Q(coenzyme Q,CoQ[2])、泛癸利酮(ubidecarenone[3])、癸烯醌[4],是一类带有长的异戊二烯侧链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存在于所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生物中作为辅酶。辅酶Q10位于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ETC)中,作为重要电子载体。Q代表醌基,10则代表其尾部接上的异戊二烯的数量。其结构与维生素K、维生素E与质体醌相似。
辅酶Q10是真核细胞粒线体中电子传递链和有氧呼吸的参与物质之一,也是唯一非蛋白质结合的辅基以及在电子传递链中唯一非蛋白质成员,人体内有95%的能量会由此形成[5][6],因此在能量需求较高的器官上(例如心脏、肝脏、肾脏等)都能发现较多的辅酶Q10[7][8][9]。
辅酶Q10能携带一个或两个电子,肇因于其三种氧化还原态,从氧化数高至低分别为泛醌(ubiquinone,Q)、半醌(semiquinone、ubisemiquinone,Q-)、还原态泛醌(ubiquinol,QH2)。除此之外,它也是抗氧化剂。
Remove ads
结构
泛醌分子中含有一个由多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与对苯醌母核相连的侧链,该侧链的长度根据泛醌的来源而有不同,一般含有n=6~10个异戊二烯单位。对于哺乳动物,n=10,因此又称辅酶Q10。
生化作用
分子中的醌式结构使泛醌具有氧化型与还原型两种形式,在细胞内这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变,这是泛醌作为电子传递体的基础。泛醌的电子得失可以分两步进行,即一次转移一个电子,也可以经一步进行,同时转移两个电子。
泛醌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中,尤其是线粒体。它是呼吸链组分之一;其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含量远远高于呼吸链其他组分的含量,而且脂溶性使它在内膜上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特别适合作为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泛醌中的苯醌部分在体内以酪氨酸为原料合成,而异戊二烯侧链则是由乙酰辅酶A原料经甲羟戊酸途径而合成。因此,通过阻断甲羟戊酸途径而发挥作用的降血压药β-阻滞剂和降胆固醇药他汀,在使用时也会影响到体内泛醌的合成。
但是,没有足够数据证明辅酶Q10补充剂或有助于免疫系统、心脏功能、预防癌症等健康支持作用。辅酶Q10也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任何疾病。[10]
历史
辅酶Q10于1957年由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酵素学研究所的Fredrick L. Crane及其同事首次发现。[11][12] 1958年,其化学结构由默沙东的Karl Folkers和他的同事确认。Karl Folkers与Gian Paolo Littarru于1972年发表人类心脏病经常伴随有辅酵素Q10浓度缺乏的临床现象理论。[13][14][15]
法规与组成
辅酶Q10(CoQ10)并未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用于治疗任何病症。[16][17][18][19]然而,辅酶Q10可作为食品补充剂出售,不受与药品相同的法规管制,也是某些化妆品的成份之一。[20]辅酶Q10的制造过程不受管制,不同批次和品牌的辅酶Q10可能会有很大差异。[18]
食品补充剂
Q10存在于动、植物界中,被认为是“非维生素营养素”,意味著可从食物中摄取或于人体内制造。肉类、坚果类或蔬菜种子等食物含有Q10,但食物加工与烹调过程都会造成破坏,如氧化、热。可从下列食物中增加摄取: (1)植物类:食物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多元不饱和油类”,如大豆;含量中等的食物是“单元不饱和油类”,如橄榄油。“饱和油类”如椰子油等,其他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等皆含之。 (2)动物类:海产食物皆富含Q10,其中以鲭鱼、沙丁鱼、鲔鱼较为丰富,牛肉、鸡肉亦含有。 (3)坚果类:如花生、胡桃、腰果等。[21]
辅酶Q10一般作为营养补充品,并以胶囊形式发售,商品名称通常为Q10。一般国家不将其视为药品,并且不能宣称其疗效。以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食药署为例,将其定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不得宣称疗效,规定其每日食用限量为三十毫克,且要求厂商标示“哺乳期间妇女及服用抗凝血药品(warfarin)之病患,不宜食用”等警语字样。 一般市售Q10的来源分为两类: (1)天然发酵萃取法:以特定的酵母或微生物经发酵复制分离取得,是目前自然的制造方式,与人体自行制造Q10的结构式相同,皆为反式(Trans isomers)异构物的形态,与人体的相容性及安全性较佳,但成本高。 (2)烟叶化学合成制造法:以烟叶中的茄尼醇(solanesol)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大量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因为除了反式(Trans isomers)异构物外,还掺杂了许多顺式(Cis Isomers)异构物与Q9,与人体的相容性及安全性常被质疑。[22]
Remove ads
一般人对于辅酶Q10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肠胃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其他症状也包含皮疹和头痛。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理想剂量,但典型的每日剂量为100-200毫克。另外,不同的配方具有不同的辅酶Q10和其他成分含量。
2016年的考科蓝文献回顾得出的结论是,辅酶Q10对血压没有影响[23]。2017年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统合分析中,CoQ10 30–100 mg / d可使死亡率降低31%,也使运动能力增加。此外,在2021重新进行较大规模的文献回顾中,每日服用Q10补充品的人群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对于心脏疾病预防的证据力不显著。[24]
根据小规模研究的证据,加拿大头痛协会预防偏头痛指南建议提供300 mg的辅酶Q10作为预防的选择。
口服辅酶Q10现已常态性的使用于减轻斯他汀类(statin)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相关肌肉症状,包括肌肉疼痛、肌肉无力、肌肉痉挛和肌肉疲劳。
截至2014年为止,还没有针对CoQ10对于癌症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进行的少量小型研究发现出问题,并指出:“研究的方式以及所报告的信息量使得尚未清楚是辅酶Q10还是其他原因所带来的益处” 。美国癌症协会的结论是:“辅酶Q10可能会降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有效性,因此大多数肿瘤学家建议在癌症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它。
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尝试使用Q10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但是证据成效不足以进入临床第三期的试验。[25]
另外的研究希望利用Q10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此能够治疗精神疾病或神经退化性疾病,特别是忧郁症与帕金森氏症,但现在仅限于发想阶段。[26][27]
外部链接
- Coenzyme Q10: An Antioxidant Drug – from the Huntington's Disease Outreach Project for Education at Stanford
- List of USP Verified CoQ10 Ingredients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page on Coenzyme Q10
- Robert Alan Bonakdar and Erminia Guarneri,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page on Coenzyme Q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 Introduction to Coenzyme Q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Possible Health Benefits of Coenzyme Q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 Study Suggests Coenzyme Q10 Slows Functional Decline in Parkinson's Disease at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