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斯人萨勒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斯人萨勒曼(阿拉伯语:سَلْمَان ٱلْفَارِسِيّ),波斯宗教学者,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的伙伴。他最初信仰琐罗亚斯德教,早年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学习成为一名琐罗亚斯德教法师,后来他专注于游历整个西亚,与其他宗教团体进行宗教间对话。他的探索最终促使他皈依基督教,他在雅特里布城遇见并结识穆罕默德后又皈依伊斯兰教。他是一位著名的非阿拉伯同伴,也是穆罕默德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穆罕默德曾对追随者的聚会表示,他把萨勒曼视为家人[1]他参与了堑壕之战

早年生活

关于萨勒曼的出生日期和地点存在争议。根据现有证据,他的出生年份应在公元531年至570年之间。[2] 萨勒曼是一位波斯人,原名鲁兹贝·霍什努丹(Ruzbeh Khoshnudan)。据伊本·阿萨克尔(Ibn Asakir)引述的圣训传述,萨勒曼自称“我来自伊斯法罕(Isfahan)的一个名叫吉(Jayy)的村庄”。[3]

此外,萨勒曼本人在另一则圣训中也明确提到自己的祖籍是拉姆霍尔莫兹市(Ram-Hurmuz)。[4] 这一说法被多位历史学家所记录。[5][6]

他人生的前十六年致力于成为一名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之后担任火庙守护者。 此后,他逐渐转向基督教,并在叙利亚、摩苏尔、尼西比斯及罗马境内的阿穆里亚等地先后追随多位隐修者学习。最终,他在阿穆里亚的一位基督教隐士临终前得知一位将从麦加出世的先知的迹象,遂启程前往阿拉伯半岛,最终在麦地那皈依伊斯兰教。 法国学者路易·马西尼翁(Louis Massignon)指出,后世归于萨勒曼名下的著作包括四部文献,其中一部为《加提利格书信》(Kitāb al-Jāthiliq),并列举了十份相关文献证据。[7]


Remove ads

对祖先宗教的信仰

萨勒曼出身于祆教社会的精英阶层,据部分史料记载,他曾倾向摩尼教(Manichaeism),并因其信仰与传统宗教相悖而被迫逃离伊朗。[8][9][10][11]

祆教改宗基督教

萨勒曼青年时期,在公元587年,因接触当地基督徒而对基督教产生兴趣,此举遭到其父强烈反对,遂被囚禁于家中,并被戴上脚镣以防其外出。[12] [13] 据宰海比(al-Dhahabi)在《诸人品行之路》(Siyar A'lam al-Nubala)中的记载,其父曾因忙于建造工程,命萨勒曼前往巡视田产。途中,萨勒曼途经一座教堂,听见基督徒礼拜之声,深受感动,遂入内观察其宗教仪式。他被其虔诚的礼拜所吸引,认为基督教优于自身所信之教,因而未前往田地。归家后,他向父亲陈述经历,其父断言其祖先宗教更为优越,萨勒曼则坚持己见。其父恐其彻底皈依,遂将其囚禁并加锁于足。

萨勒曼通过基督徒得知有来自沙姆(Sham,即大叙利亚地区)的商队抵达。待商队完成交易准备返程时,他挣脱镣铐,随队前往沙姆。在当地,他拜会主教,进入教堂侍奉并学习其教义。主教死后,基督徒因其揭露主教聚敛财富而拒绝为其安葬,萨勒曼遂转投摩苏尔的一位隐士。此后,他依前人遗训,先后前往尼西比斯与阿穆里亚(位于罗马境内),在每一处皆追随一位虔诚、淡泊尘世、昼夜修持的隐士学习。

据伊本·伊斯哈格(Ibn Ishaq)传述,阿穆里亚的隐士在临终前告知萨勒曼:“一位先知即将从麦加的天房附近出世,他将带来你所寻求的正道。你当寻访他。”并描述其特征:“他居于两山之间,每年一次在两谷之间行走,为人治病,人们向他祈求即得痊愈。”[14] 另一版本记载,隐士预言:“一位先知将从禁寺(麦加)出世,肩负传播真理之使命。”[15]

基督教改宗伊斯兰教

Thumb
萨勒曼在以色列Aloney Yitzhar旁的传统墓地

萨勒曼在中东各地游历,与祭司、神学家和学者交流,寻求真理,最初定居于摩苏尔(古尼尼微)。[12] 他在叙利亚期间,听说了穆罕默德,这是萨勒曼最后一位基督教老师临终时预言的。[5] 之后,在前往阿拉伯半岛旅途中,他遭到背叛,被卖给了麦地那的一位犹太人。在与穆罕默德见面后,他认出了那位僧侣向他描述的迹象。他于是皈依伊斯兰教,并在穆罕默德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1][5] 萨勒曼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伊朗人。据记载,萨勒曼于巴德尔之战前皈依伊斯兰教,但由于在壕沟之战前还是奴隶,没有参加巴德尔乌侯德之战。[2] 据说阿布·赫赖拉称萨勒曼为“Abu al-Kitabayn”(“双经之父”,即圣经古兰经),而阿里则称他为“Luqman al-Hakeem”(“鲁格曼智者”,这是古兰经中一位智者的典故)。每当有人询问他的祖籍时,萨勒曼据称答道:“我是萨勒曼,伊斯兰之子,亚当之裔。”[16]

Remove ads

壕沟之战

壕沟之战发生于伊斯兰历5年(公元627年),是穆斯林社群在麦地那抵御麦加古莱什部落及其同盟部落大规模进攻的关键战役。据传,该战术由萨勒曼·法尔西(Salman al-Farisi)提出。为抵御敌军骑兵与步兵的直接冲击,穆斯林在麦地那城北面挖掘了一条长约5.5公里的防御壕沟,此举在阿拉伯半岛的战争史上属首次。

“壕沟”一词源自中古波斯语(kandag),意为“挖掘”或“沟渠”。该词根(kan)在古伊朗语(如阿维斯陀语和古波斯语)中表示“挖掘”或“开凿”,例如阿维斯陀语中的(frakant)意为“开始建造”或“奠基”。此词经阿拉米语中介进入阿拉伯语后,演变为,专指人工挖掘的防御性沟渠,标志着波斯军事工程技术对早期伊斯兰战争策略的影响。

在壕沟的修筑过程中,各部落均希望萨勒曼加入己方以鼓舞士气。迁士称:“萨勒曼属于我们。”辅士则称:“萨勒曼属于我们。”先知穆罕默德最终裁决:“萨勒曼属于我们阿赫勒·拜特]](圣裔家族)。”[17] 这一言论被什叶派和部分逊尼派学者视为对萨勒曼高度宗教地位的认可。

Remove ads

地位与尊荣

总结
视角

据什叶派学者穆罕默德·穆罕默迪·雷亚沙赫里(Mohammad-Mahdi al-Razi)所述,萨勒曼·法尔西(Salman al-Farisi)被认为是尔撒(耶稣)的遗嘱执行者之一。正因如此,伊本·阿比·塔利卜·阿里(Ali ibn Abi Talib)在萨勒曼去世后为其洗浴,因为在伊斯兰传统观念中,只有先知或另一位遗嘱执行者才有资格为遗嘱执行者进行洗浴仪式。[18] 穆罕默德·巴格尔(Muhammad al-Baqir)曾要求其追随者称萨勒曼为“萨勒曼·穆罕默迪”(Salman al-Muhammadi),并明确将其视为“**阿赫勒·拜特**”,即先知家族)的一员。此外,亦有记载称萨勒曼是“穆图西曼”,意指能通过面相或征兆识别真理之人。伊玛目贾法尔·萨迪格(Ja'far al-Sadiq)亦曾指出,萨勒曼知晓“伊斯姆·阿阿扎姆”,即“至尊之名”)。[18]

萨勒曼从先知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Muhammad ibn Abdullah)及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处传述了大量圣训。其圣训的传述者包括欧外斯·本·萨米特(Uways ibn Samit)、艾布·瓦戛斯(Abu Waqas)以及什叶派早期重要人物赛利姆·本·基斯·希拉里(Salim ibn Qays al-Hilali)。在欧麦尔(Umar)或奥斯曼(Uthman)的哈里发时期,萨勒曼被任命为麦达因(al-Mada'in)的总督,该职务一直持续至其去世。[18]

萨勒曼与艾布·宰尔·加法里(Abu Dharr al-Ghifari)、米格达德·本·阿斯瓦德(Miqdad ibn al-Aswad)及阿玛尔·本·亚西尔(Ammar ibn Yasir)并称为什叶派四大支柱。20世纪十二伊玛目派学者阿里的·阿萨格尔·拉扎维(Ali al-Asghar Razavi)曾评价道:[19]

若有人欲见伊斯兰真正的精神,则不应在麦地那权谋之士的行为中寻找,而应在其同伴如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萨勒曼·法尔西、艾布·宰尔·加法里、阿玛尔·本·亚西尔、欧外斯·盖尔尼及比拉勒的生平、品行与作为中寻求。若东方学者能深入思考这些后期同伴简朴、纯洁而神圣的生活,他们对伊斯兰精神的理解必将改变。

萨勒曼亦被广泛视为伊斯兰神秘主义(苏非主义)的重要人物。[1] 多个苏非教团,如卡迪里教团(Qadiriyya)、贝克塔什教团(Bektashi)和纳格什班迪教团(Naqshbandiyya),均将萨勒曼列入其传承谱系之中。[6] 在苏非主义的库布拉维耶(Kubrawiyya)分支——欧维西-沙阿穆斯迪(Uwaisi-Shah-Musadi)派中,以及在纳格什班迪耶(Naqshbandiyya)的传承链中,萨勒曼被视为连接穆斯林修行者与先知穆罕默德的谱系中的第三位关键人物。此外,伊斯兰传统中的“富图瓦”,意为“青年美德兄弟会”)团体亦尊奉萨勒曼与阿里为其奠基者之一。[6]


Remove ads

作为圣门弟子的生涯

Thumb
位于麦地那 壕沟之战战场的萨勒曼·法尔西清真寺

萨勒曼提出了在麦地那周围挖掘一条巨大壕沟的想法,以抵御一万名非穆斯林阿拉伯大军的进攻。穆罕默德和他的同伴们接受了萨勒曼的计划,因为这样更安全,并且非穆斯林军队遭受更大伤亡的可能性更高。[1][5][6][12] 虽然一些资料将萨勒曼归入 *迁士* (Muhajirun),[20] 但其他资料叙述说,在壕沟之战期间,一位迁士声称“萨勒曼是我们迁士中的一员”,但这遭到了麦地那穆斯林(也称为 *辅士* (Ansar))的质疑。双方之间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每一方都声称萨勒曼属于他们的团体,而不属于另一方。穆罕默德来到现场,听到了争论。他对这些说法感到好笑,但很快就结束了争论,说道:“萨勒曼既不是迁士,也不是辅士。他是我们的一员。他是 *圣裔* (Ahl al-Bayt) 的一员。”[21]

萨勒曼参与了征服 萨珊王朝的战争,并在第二任正统哈里发 欧麦尔·本·哈塔卜时期,在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陷落后,成为其首任总督。[6] 然而,根据其他一些资料,[12] 穆罕默德去世后,他便从公共生活中消失,直到656年阿里成为哈里发,并任命时年88岁的萨勒曼为阿尔-马达因(泰西封)的总督。[12]

Remove ads

著名事迹

Thumb
翻译成波斯语的阿拉伯语古兰经

翻译古兰经

他将古兰经翻译成了波斯文,因此成为第一个将古兰经解释并翻译成外语的人。[22]

萨勒曼曾为穆罕默德理发,这激发了土耳其理发店招牌上的诗句:

每天清晨我们的店铺以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开张,
尊贵的纯洁的萨勒曼是我们的辟尔(Pir,导师)和我们的主人。[23]

手稿

萨勒曼被认为是什叶派书面作品的先驱之一。此外,也有一些书面作品被归于他名下。包括一部名为《Khabar Jathliq al-Roumi》(罗马皇帝的消息)的作品。当然,这部作品是萨勒曼仅作叙述而非创作的文本。《Khabar Jathliq Rumi》包含了罗马皇帝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向穆斯林哈里发提出的神学问题,以及阿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伊本·巴博亚(Ibn Babawiyah)引用了其中的三个部分,并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引文的末尾指出,萨勒曼书的全文已在《先知使命》一书末尾给出。[2]

逝世

Thumb
这张图片被认为是萨勒曼位于伊拉克Salman Pak或Al-Mada'in的陵墓,拍摄于1917年

一份资料指出他于伊斯兰历32年 / 公历652或653年的儒略历逝世。[24][25] 而另一份资料称他于奥斯曼时代,即伊斯兰历35年 / 公历655或656年逝世。[25] 其他资料则称他在阿里统治时期去世。[26] 他的陵墓位于Al-Mada'in的萨勒曼清真寺[27] 或者据其他人称,位于伊斯法罕耶路撒冷或其他地方。[1]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