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罗的琥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罗的琥珀,也称为苏克辛(succinite),是来自波罗的地区的琥珀,该地区拥有目前已知最丰富的琥珀矿藏。这些琥珀形成于始新世期间,但确切年代仍有争议。据估计,当时该地区的森林共产生了超过10万吨的树脂,进而形成琥珀。[1]如今,全球超过90%的琥珀产自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琥珀产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加里宁格勒琥珀联合企业在2014年开采了250吨琥珀,[2]。除了俄罗斯,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也出产波罗的琥珀。


德国比特费尔德附近的褐煤矿区所产的比特费尔德琥珀,过去曾被认为是重新沉积的波罗的琥珀,但现在已知其化学成分与波罗的琥珀不同。不过,与乌克兰罗夫诺琥珀类似,它们的沉积年代仍被认为与波罗的海琥珀相近。[3]
由于波罗的琥珀含有3%至8%的琥珀酸,因此又被称为“succinine”。
Remove ads
地质背景

原本位置的波罗的琥珀来源于地质学上称为“普鲁士层”的沉积层,该层过去曾被称为“琥珀层”(Amber Formation)。其中最主要含有琥珀的地层被称为“蓝土层”(Blue Earth),此名称来自于其含有海绿石而呈现的蓝绿色调。这一地层在加里宁格勒的桑比亚半岛北部地区露出地表,是目前世界上波罗的海琥珀的主要来源区。大量波罗的海琥珀在更新世冰河时期,被冰河搬运并再次沉积在整个北德平原的冰碛层中。[4]有学者提出,这些琥珀是在海洋侵入琥珀森林后,于海岸潟湖环境中重新沉积而形成的。琥珀的年代至今仍具争议,但一般认为其形成于始新世(56至34百万年前)。不同研究者估算琥珀的形成时间约为4,000至4,700万年前,或3,500至4,300万年前。由于琥珀多为再沉积状态,精确定年相当困难。[5]
而德国萨克森-安哈特邦比特费尔德附近出产的比特费尔德琥珀,虽过去被认为是再沉积的波罗的海琥珀,但后来发现其化学组成与波罗的海琥珀有明显差异。[6]
Remove ads
琥珀树
自185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形成琥珀的树脂是由琥珀松(Pinites succinifer)这种树木所产生。然而,1980年代的研究发现,这些树脂实际上来自多种树种。更近期的研究则透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比较琥珀与现生树木的树脂,提出琥珀可能主要来自金松科的针叶树。[1]该科目前唯一现存的树种是日本金松,是现今日本特有的珍稀植物。
结构

波罗的琥珀的结构十分复杂。它并不是一种聚合物,因为它不是由同一种类的重复单元所组成的规则结构。相反地,它具有一种高分子网状结构,呈交联网络的排列方式,其间的孔隙(即自由空间)被各种分子组成物填充,例如单萜与倍半萜等。因此,琥珀的化学结构可以被描述为一种超分子结构。[7]这样的结构让琥珀具有更高的密度、硬度,以及对外在环境的更强抵抗力。此外,也正因如此,琥珀得以良好地保存其中的植物与动物包裹体。[8]
历史用途
波罗的琥珀自欧洲的新石器时代起便已作为贸易品进行流通。在西元前3634年至3363年之间的西班牙,就已发现来自波罗的的琥珀作为交易物品的证据。[9]到了汉朝时期,波罗的海琥珀已传入中国,显示其贸易网络之广泛。[10]最初,波罗的海琥珀是从全新世沉积层中重新沉积的地层(如沙洲)中采集而得。到了19世纪,琥珀的工业化大规模开采才正式开始。[11]
古生物学
科学家在波罗的海琥珀中的包裹体中,发现并描述了大量已灭绝的植物与动物属种。[12]其中,昆虫的包裹体占了保存下来动物的超过98%,而其他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线虫、原生动物等总和仅占不到0.5%。至于脊椎动物,也约占0.5%,主要的遗留形式包括哺乳动物的毛发、鸟类的羽毛以及爬行类动物。[13]
Remove ads
图集
参见
- 琥珀海岸
- 多明尼加琥珀
- 日本琥珀
- 罗夫诺琥珀
- 比特费尔德琥珀
- 缅甸琥珀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