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坦巨虫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坦巨虫属(学名:Gigatitan),又称为巨翅虫属、泰坦鸣虫属,是已灭绝的巨翅目昆虫,生存于三叠纪时期的吉尔吉斯玛迪根组[2],模式种为寻常泰坦巨虫(G. vulgaris),由苏联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格里戈勒维奇·沙洛夫于1968年发表命名[3]。 泰坦巨虫属为泰坦巨虫科的模式属,与同属于泰坦巨虫科的微巨虫属和Ootitan为近亲[3][4]。与泰坦巨虫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他物种包括长鳞龙及沙洛维龙。
![]() |
Remove ads
描述

泰坦巨虫属于体型十分巨大的昆虫,其模式种寻常泰坦巨虫翼展估计可超过40厘米(16英寸)[5]。虽然它们具有与现存直翅目帝王螽斯大小近似的翅膀,但是身躯部分重量却为帝王螽斯的150%,这意味著泰坦巨虫可能不具有飞行能力,仅能进行简单的滑翔[1]。泰坦巨虫是与螳螂类似的掠食者,具有同样带锯齿可抓握猎物的前肢[6]。翅膀上具有暗色的横条纹,类似于现存的昼行性螳螂乞睫螳。另外,它们翅膀上的结构受光照时能反射出炫光,推测是用于混淆掠食者的视线,减少被猎食的机率。从这些特征看来,泰坦巨虫应该也是属于昼行性的昆虫[1]。和其他泰坦巨虫科的物种一样,它们的前翅上具有类似现存蟋蟀的弹器结构,可能也是为了用于鸣声,但与现存蟋蟀或螽斯不同的是,泰坦巨虫无论是雄虫抑或是雌虫都具有鸣声的能力[1]。产卵管上具有锐利的脊,可能是于产卵时方便插入至植物组织内,类似于部分现存的直翅目物种[7]。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