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洪卜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卜仁
Remove ads

洪卜仁(1928年6月16日—2019年5月20日),祖籍福建惠安,生于福建厦门,中国方志学者、报人、教师、收藏家与厦门文史专家,民盟成员,曾任厦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市方志办副主任、厦门市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因其在厦门地方史的研究而被誉为“厦门活字典”。[1]

事实速览 洪卜仁, 性别 ...

早年生平

1928年6月16日,洪卜仁出生于福建厦门。1935年,7岁的洪卜仁进入渔民小学[注 1]就读。1937年厦门沦陷后,他随家人搬到鼓浪屿公共租界,转入养元小学就读。1940年球,小学毕业的他升入同文中学就读,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鼓浪屿,洪卜仁只得在1942年转至厦门市立第一中学就读。1943年,他进入在英华学校读高一,但他的父亲因生意关系积劳成疾,洪卜仁只得在1944年停学。1947年5月,刚成年的洪卜仁成为海外新闻社的记者[2]。1949年初,他在新办的《厦门日报》晚刊担任记者编辑[1]

在报社工作期间,洪卜仁与李世杰、雷石榆等人交往甚密,被李世杰评为“鬼才”。由于不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洪卜仁常在《星光日报》、《江声报》等报刊发表抨击的杂文。受吴忠翰、杨梦周、许虹等文化界的共产党员朋友影响,洪卜仁开始亲近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他前往闽中游击队南安游击区,在许霏领导的编印组工作。[3]

1949年9月,洪卜仁涉足教育界,担任惠安香山完全小学的校长。1950年后,他开始经营文具店,并在1952年3月担任厦门五联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的副经理。1954年后,他开始在厦门四中厦门二中、厦门女子中学代课,向中学生教授历史、语文。后来,洪卜仁成为厦门六中的正式教师。[2][1]

即便成为老师,洪卜仁仍旧在为各大报刊撰稿:1954年,为辩驳台湾地位未定论,他连续撰写《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笺证》等文章,寄由《新报 (印尼)英语Sin_Po_(newspaper)》等报刊发表。此后,他又与缅甸《人民报》的驻厦记者林麟趾合写《林梦飞访问记》,于《人民报》与印尼《大公商报》发表。1955年-1956年,洪卜仁在《光明日报》等报刊陆续发表了有关郑成功攻台之役、菲律宾华侨爱国运动的文章。[3]

1957年初,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下达调令,拟聘洪卜仁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程。然而,在同年发起的反右运动中,他被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其在《厦门日报》副刊《海燕》连载的《厦门史话》亦被禁发。拨乱反正运动后,洪卜仁于1979年摘掉了20多年的“右派”的帽子。[3]

Remove ads

晚年生平

1983年2月,洪卜仁担任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直至退休。任职期间,他还在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同文旅校厦门电大兼课。1993年1月,他担任鹭江职业大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兼职教授,兼任福建省地方志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10月,洪卜仁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后,他亦担任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高级顾问、厦门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2][1][3]

1992年7月,洪卜仁赴日本参与国际会议的时候,发现了日本二战史档案中有关胡文虎东条英机谈话内容的记录。回国后,他立即与厦大历史系教授孔永松写了两篇考证文章,发表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与《厦门大学学报》上,澄清了“胡文虎勾结东条英机”的观点。1993年12月13日,他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时,又从一份案卷中查到连横亲自向北洋政府内务部递送,请求复籍改名的呈文。公布这一档案的复印件后,洪卜仁接受过记者张红、方友德的专访,并在《港台信息报》发表。1994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亦发表由新华社记者蔡国烟采写的电讯稿,中央通讯社以及30多家海外华文报纸均转载了这一信息。[3]

由于他长期在政协从事文史工作,在1995年与2009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先后两次向洪卜仁颁予荣誉证书。[1]

2004年11月25日,“洪卜仁工作室”设立,该工作室的职能包括组织地方文献研究、开发地方文献、地方史咨询等,洪卜仁每周固定两天在这里办公。截止洪卜仁病逝,他带领厦门市图书馆的文献研究人员编撰或整理,出版了《厦门文献丛刊》《厦门市图书馆馆藏旧报刊丛书》等地方史主题的25部书籍。同时,洪卜仁还负责主编厦门市政协的《厦门文史丛书》、福建省委统战部的《闽商发展史(厦门卷)》,并担任过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鼓浪春秋》系列丛书的特约编审,先后编撰了50多种地方史文献。洪卜仁工作室还向各组织、学者、单位提供了300多项有关地名溯源、民俗考据、文史研究、寻根问祖、族谱调查等主题的课题研究,年均现场咨询时长及人次为416小时、5000多人次。[4]

早在2009年,洪卜仁便做过肠道癌切除手术,术后不到一个月继续工作。此后,他虽患有眼疾、几近失明,但他仍旧坚持拿着高倍放大镜阅读、审校、剪报,并于2013年开办、主持“厦门文史沙龙”,致力于厦门地方史知识的普及工作,聚集人数超过2000人次。2019年4月5日,时值清明节,洪卜仁因感冒引起肺炎,呼吸困难,被送往厦门市中医院治疗。洪卜仁身患前列腺癌高血压糖尿病,还得过慢性阻塞性肺病,因而他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一度转入重症监护室,通过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同时施行抗感染治疗。即便进入重症监护室,洪卜仁仍在清醒时关心自己未完成的文史工作。2019年5月20日上午9时15分,洪卜仁因肺部感染加重而逝世,享年90岁(一说91岁)。[1][4]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