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外华人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外华人使用的语言除华语官话及各种汉语外,也会使用居住国的当地语言。西方国家早期的华人社群通常使用粤语(最早台山话后来广州话占优),随著使用官话的华人新移民越来越多,官话在华人社区越来越普遍,但仍然不是优势语言;在东南亚,南方汉语(主要为闽、粤、客)则最常被使用。[1][2]
东亚
在东亚海外华人社区中,官话(华语)为常见的通用语言,各祖籍籍贯的华人也会使用不同汉语(闽语(泉漳话、潮州话、福州话)、吴语、客家话、粤语、官话方言),且每个国家的华人使用的汉语甚至存在有腔调的差异。[1]
在琉球国时,曾通行福州官话[3],另外,也有可能也曾使用过闽语(闽东语和闽南语)和吴语。而近现代日美殖民时期,则以日语为主,部分来自日属台湾的移民及移民后裔(主要在八重山等琉球南部的岛屿)可能也使用台湾闽南话。
在南韩,主要以韩语和官话(普通话)为主,在正式场合中人们主要以官话(普通话)沟通,由于韩国华人多原籍山东,所以有时也说山东话,因为有华文学校的存在,在首尔,大部分华人都曾在华侨子弟学校接受汉语教育,一般来说能使用汉语。
主要以普通话为主,在正式场合中人们主要以普通话沟通,由于蒙古国华人多原籍河北、山西及内蒙等地,所以有时也说晋语、冀鲁官话、东北官话等原居省区的汉语方言,因为有华文学校的存在,在乌兰巴托,大部分华人都曾在华侨子弟学校(或称旅蒙华侨友谊学校)接受汉语教育,一般来说能使用汉语。
东南亚
虽然缅甸华人统计的人口只占缅甸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实际人数其实相当高。缅甸华人支配了缅甸经济。[4]许多缅甸华人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数缅甸华人以缅语为母语;受过高教育的华人也会使用官话和/或英语。南方汉语的使用在缅甸华人社群依然存在,福建话(闽台片闽南语)主要为仰光和下缅甸华人使用,使用粤语台山话和汉语西南官话的华人主要在上缅甸。
越南华人人数近一百万人,在越南社会和经济中具有影响力。他们主要集中在前南越的主要城市(特别是胡志明市),主要使用粤语,少数使用潮州话。[5] 在越南北部山区分布的山瑶族,为瑶族的一支;使用瑶语,语言受粤语影响;而从广东和广西迁入越南的艾族则使用畲话的一支𠊎话。[6]
虽然泰国华人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社群,但大量华人与泰族同化,许多泰国华人使用泰语是作为母语。大多数泰国华人居住在曼谷、清迈、普吉、春蓬、叻丕府、春武里、合艾、北榄坡等主要城市,这些城市的唐人街都有中泰双语的标志;至1920年代,超过2%(20万)的泰国华人使用不同汉语。一半以上使用闽南语潮州话,为最多的使用的汉语,其次是客家话、闽台片闽南话、海南话、粤语、西南官话和吴语上海话等。在商业领域中,潮州话、粤语和泰语被用作通用语言。
2013年的人口普查中,柬埔寨估计有15,000名华人。[8] 然而,柬埔寨事实上有高达7%的人口可能拥有华人血统。[9]柬埔寨华人对于柬埔寨的经济和政治重要影响,四分之三以上的柬埔寨华人为潮汕人,另外两个华人社群为闽南和海南。广府人在1970年代中期成为柬埔寨最大华人社群,他们集中在柬埔寨主要的城市,特别是首都金边。粤语为柬埔寨华人社群通用语言之一,[10]中国大陆政府经常资助补贴柬埔寨中文学校。[11]
新加坡拥有大多数人口为华人,华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使用简体中文(但在一些场合也有使用繁体中文)。虽然新加坡华人大多数主要为福建闽南人后裔,新加坡福建话(闽台片闽南话)为历年华人社群最通用的汉语,但新加坡政府把标准官话设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而非其他汉语。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语言政策,在1979年以后,所有新加坡国内制作的非华语电视和广播节目都停止播放。[12]在199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的语言政策放宽,有线电视台可播放汉语方言电视剧[13],许多祖籍闽南和广东的华人借由观看香港的粤语和台湾的闽南语影视娱乐节目来接触自己的籍贯母语。由于香港的粤语电视剧,粤语电影和粤语流行歌影响,粤语有凌驾其他汉语的趋势。
马来西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外唯一拥有完整从小学到大学的中文教育制度的国家。[14]马来西亚华人使用多种汉语,并依据籍贯集中在特定的聚居地区。槟城闽南话在槟城、吉兰丹、巴生和马六甲的华人社群中使用;粤语主要使用在吉隆坡、关丹、怡保和芙蓉的华人社群中;客家话则分布一些州属地区。在东马(婆罗洲),闽南语(泉漳和潮州)、客家话和华语都有华人使用。在诗巫,闽东语福州话占了当地华人社群的主导地位,在沙巴山打根地区,客家话和粤语则被广泛使用。[15]然而,无论任何籍贯,年轻一代得华人都在中文学校接受华语的教育。此外,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可以使用马来语(国语)和英语,并广泛应用于商业上和大学。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能使用粤语,因为它是当地中文媒体中普遍使用的语言,尽管很多人无法流利的使用。[16]
印度尼西亚华人几十年来受到同化政策影响,使大量的华人不太熟谙中文。大多数印度尼西亚华人来自中国南方省分(闽、粤、桂、琼),印度尼西亚华人主要使用四种汉语:闽台片闽南语、客家话、粤语和华语,此外,也有华人使用潮州话和莆田话,[17]印度尼西亚2010年人口普查报告中显示,超过280万印尼公民自我认定为华人,占印尼全国人口的1.20%。然而,有其他消息来源则指出,印尼全国约有1000万至1200万的华人,占印度尼西亚人口的5-6%。大多数印度尼西亚华人分布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地区、爪哇岛北部海岸地区和加里曼丹西海岸地区。在北苏门答腊省、廖内省、廖内群岛省和占碑省的华人主要使用两种泉漳闽南语的域外变体棉兰福建话和南马福建话,渗入了许多印度尼西亚语言的词汇。使用客家话的华人主要分布在亚齐省、邦加-勿里洞省、雅加达和西加里曼丹省,使用潮汕话的华人主要分布在西加里曼丹省南部地区,特别是吉打邦和坤甸,使用粤语的华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如雅加达、棉兰、巴淡岛、泗水和坤甸。随著来自中国(特别是北方)使用粤语地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华人增加,官话和粤语的普及率也有增加。[18]年轻一辈的印度尼西亚华人能流利使用印尼语和英语,甚至是当地的南岛语言,如爪哇语或巽他语,而老一辈的华人能流利使用各种汉语。
菲律宾华人占菲律宾全国人口的1.5%,但有另外调查显示,菲律宾人口中有18-27%至少有一些华人血统,总共为2700万人。[19]大多数菲律宾华人使用三种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和菲律宾语言,菲律滨华人常使用的菲律宾语言为他加洛语及米沙鄢语,伊洛卡诺语和邦板牙语也很常被使用。老一辈的菲律宾华人普遍喜欢使用汉语,受马可仕总统(1972-1986)独裁统治期间颁布的中文教育禁令所影响,年轻一代华人则较常使用英语或菲律宾语。最广泛使用的汉语是闽南语域外变体咱人话,其他汉语如潮州话,广东话和上海话也有被使用,但数量较少。与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相比,菲律宾的华人社群并不把粤语当作首选的社群通用语言,而是将闽南话(咱人话)当作菲华社区的通用语言。[20]在菲律宾的中文学校,是以华语是作为教学语言,但大多数菲律宾华人不常使用华语,且华语程度无法和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相比。
北美
在北美有许多华人使用汉语,在美国和加拿大,汉语是第三大口语。[21][22][23] 粤语为北美华人社群通用的语言,大多数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从19世纪中叶到1980年代移民北美。[22][24]然而,随著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非粤语区的华人移民增多,标准汉语越来越普遍。[24]在纽约市,虽然只有10%的华人以官话当作母语,但却被用来作为的辅助语言,并正在取代粤语作为华人社群的通用语言。[25] 而闽语和吴语则通用在使用闽语和吴语的华人社群内,但无法用来作为华人的共同通用语言,因为和其他方言社群的华人无法沟通。[25]在列治文(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一部分),55%的人口是华人。[26]中文汉字可以在当地的银行和商店看到。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华人占当地人口的11.4%,万锦市、列治文山和士嘉堡,华人比例占了比例高达20-50%。[27]粤语和官话为最常使用的两种汉语。
澳大利亚和纽西兰
欧洲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