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巡署600吨级巡防舰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參考沱江級巡邏艦發展而來的雙船體巡邏艦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平级巡防救难舰是中华民国海洋委员会海巡署参考沱江级巡逻舰发展而来的双船体巡逻舰,平时于地方机动队负责快速驰援遇难船只或驱赶越界渔船[13],战时则可加装雄风二型反舰飞弹、雄风三型反舰飞弹与方阵近迫武器系统等装备以执行反水面作战任务。[11]
Remove ads
发展
自退役海军中将李仲威接任海巡署长后,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后改为海洋委员会海巡署)逐渐开始推动该署与中华民国海军的融合,使海巡的角色逐渐转为辅助海军作战的“第二海军”。此理念于海巡署2018年推出的“筹建海巡舰艇发展计画(107–116)”[注 1]中体现。该计画预计以新台币426亿馀元的预算为海巡署建造141艘新型舰艇,其中即包含12艘具备平战转换能力的“600吨级巡防舰”。[14]根据海巡署公布的资料,此型舰有以下需求:[6]
- 试航排水量下,于蒲氏风力3级(含)以下及洁净船壳下,最大船速不小于35节。
- 船体结构强度及稳度性能于蒲氏风力9级时仍具存浮能力。
- 可迅速替换沱江舰飞弹模组及加装导控系统(简易联成);换装方阵快炮能力。
海巡署随即于2018年向海军司令部接触,获取高效能舰艇后续舰[注 2]的设计图以作为海巡舰艇的设计参考[15],舰体建造标案则于9月由中信造船集团得标。[16]首艘600吨级巡防舰于2020年12月11日下水,并被命名为“安平舰”[17],后续舰自2021起以每年2艘的速度交付,至2026年完成全数12艘的量产。[18]
为验证安平级巡防救难舰的平战转换效能,中华民国国防部规划将本型舰纳入汉光演习中[19],海巡署安平舰(CG601)也于2022年4月28日至左营港危险品码头装载反舰飞弹发射箱与相关设备,后于同年稍晚的“海强操演”[注 3]中进行实弹试射。[20]
Remove ads
设计
安平级巡防救难舰为海巡署以量产型沱江级巡逻舰为蓝本修改而来的舰型,其舰体与上层结构皆向内倾斜以降低雷达波折射,水喷射推进器则可大幅提升操作灵活性。为满足海巡队接舷的需求,安平级舰的前甲板较沱江级舰低,舰体后方的左右舷侧各增加一个开口做为救难作业区。除此之外,本级舰的后甲板上装有一座机械吊臂,使其可释放RHIB硬式橡皮艇。[21]
安平级巡防救难舰上装有中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等无线电通讯天线与“维星”卫星通讯系统,可与海巡署构建的“海巡智慧船舶指挥管理系统”(CGICS)连线。该系统以嘉义级巡防救难舰为前线指挥中心,可指挥安平级舰在内的各式海巡舰艇进行作业,且全系统的讯号皆采用跳频扩频技术以免受到干扰。[10][22]
为满足平战转换的需求,安平级舰另安装大成战术数位资讯链路以在战时与海军司令部通联,使其可在无完整侦搜设备的状况下执行反水面作战任务。[23]
由于其执法单位的特性,安平级舰仅安装一座镇海火箭弹系统与一座近程自动化防御武器系统,两者皆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光电射控仪导控。为避免执法过当的争议,镇海火箭弹系统与其操控台平时由防水布包裹,执行驱离任务时仅使用舰上装备的高压水炮。[24]该型水炮的射程达120公尺,可将拒检船只甲板上的人员扫落海面,也可击破部分船只的驾驶台,船只失火时更可作为消防用洒水器。[25]
在情势升温时,安平级舰可于24小时内加装方阵近迫武器系统与16枚反舰飞弹,海军则须派遣战术督导官(中校)、操作督导官(士官长)、飞弹操控台操作手(中士)及装备间操作手(下士)至舰上指挥作战,使其转变为具备反水面作战能力的海军舰艇。[26]
与沱江级舰之设计差异
Remove ads
争议
在“600吨级巡防舰”成案后,其设计即遭质疑。除铝合金舰体不耐碰撞、双船体设计难抗风浪、干舷过高不利登船检查、续航力不足等质疑外[12],该型舰的武器也遭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批评为“杀鸡用牛刀”。[27]
对此,海巡署表示安平级舰的结构经过强化,风浪承受度达蒲福氏风级9级,续航力超过2,000海浬,另备有独立的硬式橡皮艇以进行接舷作业。除此之外,该型舰的最大航速超过40节,可快速至台湾海峡、东沙群岛、台日重叠经济海域与台菲重叠经济海域等区域值勤,反应速度高于前型舰。[28]
同级舰
资料来源:[18]
图集
-
发射雄风二型反舰飞弹的安平舰
-
安平舰上搭载的镇海火箭弹系统
-
镇海火箭弹系统的侧面
-
射击镇海火箭弹的成功舰
-
正在进行高机动转弯的安平舰
-
永康舰交舰典礼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