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水吸入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水吸入症候群(英语:salt water aspiration syndrome或saltwater aspiration syndrome)是一种潜水时吸入少量海水引起的症候群。被吸入的海水刺激肺部,甚至引发炎症;海水也可能和人体血液之间形成水势,造成肺水肿等症状。和溺水或近淹溺的情况不同,海水吸入症候群并非由吸入大量水引起的症候群,而是通常因潜水设备故障或呼吸技巧不正确,导致细小的海水滴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
![]() | 此条目翻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需要相关领域的编者协助校对翻译。 |
发病初期,病人会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部不适或疼痛、发抖、发烧等全身性症状。海水吸入症候群的病征和病毒感染相似,但症状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内好转,对于接受氧气疗法的患者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大多数病人可以自行痊愈,但严重者可能需要接受重症监护。海水吸入症候群于1970年首次被定义。诊断基于临床病史和症状进展而作出。
Remove ads
病因和发病机制
海水吸入症候群指因吸入微量盐水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病症,不同于吸入大量水份而引起的溺水或近淹溺。这种情况可能在潜水过程中隐匿发展[1],也可能因单次呛水而发生[2]。潜水装备(例如呼吸调节器)故障、呼吸技法失当或伙伴呼吸[原创译名?](指两名潜水员在空气供应不足时共用同一呼吸调节器轮流呼吸)均可能导致吸入或误吸细小的盐水水滴。由于盐水水滴体积小,它们能够在不明显触发上呼吸道的咳嗽反射的情况下到达下呼吸道,因此在潜水作业期间症状较为隐匿。[1]
若吸入的海水具有比人体血液更高的渗透压,便会形成水势。水势将水分从附近的肺部组织抽走,并转移至肺泡和细支气管之中,造成肺水肿。海水也可能引致氧化应激、肺表面活性物质被稀释、血气屏障被破坏、细胞自体吞噬甚至凋亡[3]。此外,吸入的盐水中若携带海洋微生物和悬浮粒子,可进一步加剧发炎过程,从而导致或加剧全身性症状[4]。
Remove ads
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潜水期间存在明确的呛吸史。典型症状始于出水后即出现的刺激性干咳,[A],部分病例可见痰量增多或痰中带血[1]。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潜伏期后,潜水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发绀、胸部不适和疼痛等症状。[6]
海水吸入症候群的病征和病毒感染相似。最常见的症状、也通常是最先出现的全身症状是发烧、不适和畏寒。大多数人会出现震颤和战栗的症状[1],而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会导致战栗症状更加严重[7]。这些症状往往会因暴露于寒冷环境或进行体力活动而恶化。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头痛,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体疼痛。胃肠道受损可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少数患者患者会晕倒、暂时失去意识和轻微神志不清[1]。在极少数情况下,肺部可能会出现严重发炎[2]。
经过肺部听诊可以发现异常的呼吸音,例如类似打鼾的声音或湿啰音;胸部造影则能发现肺实变和水肿征。[5]肺活量检查可发现肺容量减少,包括每秒用力呼气量和肺活量平均减少0.7公升[有歧义]。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改变,但可能观察到血液中氧气水平不足、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含量轻微升高[1]。
Remove ads
诊断与治疗
海水吸入症候群的诊断基于临床病史和症状进展而作出。其初期症状——咳嗽和呼吸困难——与近淹溺的情况相似,但后者不会引起类似病毒感染的症状。此外,一开始很难将此症与急性病毒感染区分;但与病毒感染不同的是,海水吸入症候群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1]
该症与减压病存在症状重叠,检视潜水数据记录以及是否有其他与减压相关的症状有助于区分两者。[8]若情况在接受氧气疗法后有显著改善,将进一步支持海水吸入症候群的诊断[B]。其他潜水相关病症如肺气压创伤、浸渍性肺水肿和失温症都会产生类似症状,或与此症候群同时发生;这些病症可通过病程演变规律和影像检查结果加以区分[1]。
氧疗、临床观察及制动休息等支持治疗均是治疗海水吸入症候群的方法[1]。大多数患者在最初的24小时内就会痊愈,无需特殊干预。[10]严重病例或合并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重症监护。[2]
研究

1970年,Carl Edmonds首次描述此症状[4],并记录了澳洲皇家海军企鹅号上的30个病例[6]。1989年的一项研究估计,1980年代在澳洲和纽西兰水肺潜水时发生的死亡案例中,有37%涉及海水吸入症候群。该研究根据受害者的症状报告和对其设备的分析推测,海水吸入综合症作为中介因素诱发恐慌、耗竭,进而导致意识丧失和溺亡。[11]2019年,一则病例报告指出,一名观众在乔治亚水族馆观看表演时,因白鲸喷溅海水造成严重海水吸入症候群,需重症监护救治。[2]
参见
脚注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